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动乐趣,即运动愉悦感,是一种对运动历程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饱含着满足、喜悦、喜爱和趣味(Scanlan&Simons,1992)。这种运动愉悦感不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情绪结果,而是出现和持续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之中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运动愉悦感是由运动过程本身所引起。研究表明,体验到运动锻炼的乐趣是运动技能学习、持续运动锻炼、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因素。目前,测量运动乐趣最常用的工具是《运动乐趣量表》(Physical Activity Enjoyment Scale)。该量表由Kendzierski和Decarlo(1991)编制该表共有18道题目,7等计分。其中部分题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体验到的运动乐趣或体育愉悦感越高。该量表在普通成人和学生群体得到广泛的验证和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Cronbach系数0.96)和效度。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开始采用运动锻炼的方法帮助戒毒人员治疗毒品导致的身心损害。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戒毒人员运动乐趣的问题。尤其测量运动乐趣的工具,如《运动乐趣量表》尚未见在戒毒人员这类特殊人群中进行验证。因此,有必要在戒毒人群中验证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为今后的运动戒毒工作中提供测量戒毒人员运动乐趣提供有效的工具。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指出,全国现有255.3万名吸毒人员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53.8万名,占60.2%。因此,本研究选取男性合成毒品戒毒人员为对象,考察《运动乐趣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系数为指标。结构效度使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进行验证。选择《锻炼效果期待量表》和《情境动机量表》作为校标。我们推测,运动乐趣体验较高的个体,可能更加容易期待从锻炼中获得积极的效果,同时,乐趣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内部动机,因此,运动乐趣得分可能与锻炼效果期待量表得分和情境动机量表得分呈正相关。研究方法:招募男性戒毒人员240人,年龄18-40岁,施测中文版《运动乐趣量表》、《锻炼效果期待量表》和《情境动机量表》。中文版《运动乐趣量表》经国内研究者(冯雅男,2016)翻译和修订为16题,5等计分,其中包括两道测谎题。测谎题回答不一致的问卷以及漏填的问卷,均视作无效问卷。《锻炼效果期待量表》有Resnick等(2000)编制,由黄政实等(2015)翻译为中文版。由9个题目组成,分为锻炼心理收益效果期待和锻炼生理收益效果期待,得分越高相应的效果期待就越高。《情境动机量表》由Guay等(2000)编制,中文版由毛志雄等(2004)翻译修订。该量表由16个项目组成,包括测量内在动机、认同调节、外部调节,去动机等分量表。量表得分越高则相应的动机越强。研究结果:根据测谎题得分剔除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86份。Cronbach系数为0.58,分半信度为0.75,提示内部一致性不高。因素分析发现,有两个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8%。第一个因子为乐趣,第二个因子为无趣。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单因子模型和双因子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发现,双因子模型在各项指标拟合指标(如卡方/df、GFI、AGFI、RMSEA等)的表现都比单因素模型更好。进一步检验两个因子的Cronbach系数,分别为0.96和0.84,说明分为两个因子是合理的。在校标效度的检验中发现,运动乐趣因子与心理收益效果期待、身体收益效果期待、内部动机成显著的正相关、与缺乏动机成显著的负相关。相反,运动无趣因子与心理收益效果期待、身体收益效果期待、内部动机成显著的负相关、与缺乏动机成显著的正相关。双因素模型具有较好的校标效度。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运动乐趣因子与戒毒者的年龄、前科次数、吸毒年限和苯丙胺戒断症状有显著的负相关,而运动无趣因子与苯丙胺戒断症状有显著的正相关,但是与其他吸毒相关变量相关不显著。研究结论:在戒毒人群中,运动乐趣量表呈两因子的结构,即运动乐趣因子和运动无趣因子,具有较高内部一致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因此,该量表可以作为测量戒毒人员的运动乐趣测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