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目要做实、做新、做活

来源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cai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虚"、"旧"、"呆"三字弊端,笔者提出"实"、"新"、"活"三字以救之.认为国内自制科技节目必须首先要做"实",进一步要做"新",最终要做"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观众对科技节目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使我国的科技节目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才能完成电视科技传播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报道不仅数量多,而且热点频出,生命科学研究为科技类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吸引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科技报道中,媒体也同样面暴露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在生命科学研究的新闻报道中应把注意握好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本文集编辑近20年的科技新闻理论与实践经验,对科技新闻的真实性与公信力进行了深刻阐述并提出了自己最新见解,那就是重在把好"三关".即:严把新闻真实关、严把舆论导向关、严把科学技术关.
本文主要探讨了科技报道中的科学精神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讲真话,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是科学精神,善于反思、敢于怀疑的精神也是科学精神,要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善于发现成绩后面的问题,在科技采访活动中,要看人处事,切忌极端化,绝对化.
本文介绍了都市科技形象传播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国内都市科技形象传播的现状,并对都市科技形象传播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本文提出了科技新闻中的“快餐”概念,并就如何创作“可口美味”的快餐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2007年1月,北京日报以双周刊篇幅,开设了“军事专刊”。10个月中,“军事专刊”迅速获得读者喜爱,在京报网上的点击率也不断获新高,几乎每期刊出的头条或专题,都被新浪网等在第一时间转载,其因何在?本文给出了答案。除了按新闻规律选材,以吸引读者关注外,在军事报道和分析中重视科技内涵,加大科普力度,及时解读最新军事高新技术和链接军事经典,把军事专刊作为报纸新的科普平台,北京日报的探索和实践颇有意义。
动态的系列报道是热点新闻的一个较常规的模式,但本文中涉及的报道素材和采访细节有其特质,值得借鉴和推广.
科技节目想要重新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那就必须改变以前只讲知识,不考虑“人”的因素的状态。因此,科技节目必须重新调整定位,以人为本,增加人文关怀的色彩。
与其他新闻报道领域相比,中国科学新闻界有着更多的旨在提高从业人员能力建设的培训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举行的原因和必要性,不仅仅是因为科学新闻有更多的专业性,需要较多专业知识,也在于该业态的若干特殊性质,即不同媒体从业者之间的合作需求可能超出竞争、科学新闻线索的公共性特征、意识形态问题相对淡化等。此外,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也存在于中国文理分科的教育体制,导致大多数科学报道的记者为文科出身,不仅缺乏理科知识,
本文从探讨记者的短视行为着手,分析了存在短视行为的原因,以及把握潜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新闻传播学与潜科学的特征及辩证关系。分析了目前新闻传播违背潜科学的表现和现象,提出了在新闻报道中把握潜科学的措施、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