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一号线闸弄口站监测分析

来源 :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监测技术在杭州地铁一号线闸弄口站中的应用,重点阐述该监测技术的设计、实施及效果。本工程主要实施了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监测和周围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并对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频率及警戒值的设置都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定,达到指导施工和优化设计的目的。
其他文献
通过对试验区种植的生长期为5年的柠条锦鸡儿、霸王、白刺、四翅滨藜和北方枸杞等5种灌木地上部分生长量进行观测和统计,并对其护坡水文效应影响要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植物的地上生长量影响着灌木植物护坡水文效应和固坡效果;其中,其株高、地径对于灌木植物的水文效应的影响均不同,且相同生长期的5种灌木植物其地上部分生长量指标所表现出的水文效应和固坡效果差异较大。通过试验区影响灌木植物护坡水文效应影
用纯水对成都黏土原状试样进行了有荷侧向(临空方向)的膨胀率和膨胀力测试,用重塑样进行了自由膨胀率的测试。根据对6组试样的试验结果讨论了成都黏土的膨胀性等级;通过对成都黏土的有荷侧向(临空面)膨胀率试验进行无侧限膨胀特性的研究,总结了成都黏土中常见工程地质病害,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
“5.12”汶川地震触发崩滑灾害具有一些特殊的破坏机制和动力过程,沿断裂带出现多处抛射型崩塌和滑坡。本文以位于北川一映秀断裂带通过部位的高川乡大竹坪崩塌为例,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强震作用诱发山脊整体、高速抛射型崩塌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过程,并根据坡体实际抛射距离反演分析了考虑地形放大效应的地震水平和竖直加速度值。研究结果表明,强震条件下P波的垂直上抛作用和S波的水平剪切作用造成岩体结构面贯通,后
以某工程边坡为例,采用人工合成地震动为输入条件,运用FLAC2D进行边坡岩体的全时程动力分析,探讨地震作用下边坡岩体的动力响应规律及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地震动力作用下,边坡发生大变形(大于3.0m),塑性区沿覆盖层与基岩界面分布,界面岩土体发生塑性破坏,会发生整体性的远程滑动,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这一结论对处置库的选择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采用伪普法对隧道掌子面的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逆时深度偏移计算获得的偏移剖面能够较为准确的分辨出掌子面前方构造面的分布位置,为提前预报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确保隧道工程的合理安全开挖提供了依据。
介绍了“一种合适于TBM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TBM领域的发展历程,将该项技术首次应用于双护盾TBM施工中,实现对工作面前方地质异常段的准确判释。该技术在引红济石调水工程TBM施工段的应用效果较好。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新乡潞王坟膨胀岩试验段桩号SY0+208~SY0+268为换填黏性土料处理措施试验区。以试验段开挖出来的重粉质壤土作为换填黏性土料,通过振动凸块碾碾压来加固不同坡比的膨胀岩渠坡,重点研究换填黏性土料处理措施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标准。换填黏性土料加固膨胀岩渠坡的成功应用,证明以该处理措施处理膨胀岩渠坡的可行性,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膨胀岩渠坡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作为一种地质灾害,虽然滚石的规模相对崩塌、滑坡等较小,但突发性极强、预测困难,会造成建筑物损坏、交通运输线路堵塞、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汶川地震引发大量滚石,引起了工程界对其更多的重视。以岩质高边坡工程实践为背景,采用经验公式法以及运动学结合概率统计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滚石沿高边坡运动至建筑物待建位置时的速度和动能。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经验公式法对边坡只能取得单一的计算值,而运动学结合概率
该洞口进口段及边坡有多条岩脉在此交汇,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开挖过程中由于支护不及时,发生了冒顶,但在冒顶前,多点位移计等监测仪器监测到了不同程度的突变,地质预报也根据开挖情况及时进行预了围岩类别的预测及安全提示,对指导施工及人员安全发挥了预测及提醒作用。
数值计算是预测围岩松动圈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各种影响因素的参数输入又是数值计算方法可靠性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任楼煤矿中三轨道大巷已有实测位移和松动圈厚度,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围岩的影响性,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松动圈厚度的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围压正向变化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的围压有一部分消耗在了已破碎围岩的二次破碎;在实际岩层中开挖,只要巷道开挖就必然产生松动圈;无构造应力情况下,围岩松动圈厚度主要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