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EOB-DTPA增强MRI联合T1Mapping评价肝脏纤维化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129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联合T1mapping对肝脏纤维化分级的评估潜能. 材料和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145例患者(中位年龄:54y;包括115名男性和30名女性).由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肝脏纤维化分级(S).测量和计算T1信号值及T1信号值的下降率(reduction rate, %),并与病理对照分析其准确性. 结果:增强前、肝胆特异期(hepatobiliary phase,HBP)的T1信号值及%与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ho)分别为0.25、0.51和-0.35).对于鉴别S≥3,增强前、HBP的T1信号值,%计算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82及0.71. 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检查HBP T1信号值可以作为肝脏纤维化分级的一个潜在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超过12 h的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对策和疗效.方法 自2012年至2015年共收治伤后血流再通时间超过12 h的患者28例,年龄18-67岁,平均36.8岁,血流中断时间最短13.5 h,最长超过46h,平均25 h,开放性损伤21例,闭合性损伤7例,采用血管直接端端吻合4例,损伤血管段切除,自体静脉移植18例,人造血管移植2例,明确坏死者则直接截肢4例.结果 本组无一例死亡.6例血管
目的 探讨并总结利用DiSC-FX微创系统治疗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32例利用DiSC-FX微创系统,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手术疗效及其在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措施,总结其护理特点.结果 术前和术后第一天常规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我们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监制的VAS卡,为一线形图,分为1
目的:评价用股骨牵开器辅助下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到2015年11月间,我院用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32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复查X线片,检查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及相关并发症,并采用HSS膝关节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23个月,平均13.4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使用Herbert钉固定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1月,对19例Meyers Mckeever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膝关节镜下使用Herbert钉固定,膝关节固定带限制下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复诊,检查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和复查膝关节X线片。结果 术后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0~21个月,平均15月,全部前交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6例,男19例,女性7例,年龄2~9岁,平均4.7岁,伤后6小时内手术,C型臂X线机辅助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结果:术后肿胀期2~4天,术后第2天开始伸屈肘关节功能锻炼,住院时间3~6天,平均4.1天,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8个月,结果按标准评定.优24例,良2例,优
目的 通过对比总结Dynesys内固定术和腰椎融合术随访2年的临床病例,观察Dynesys非融合技术的疗效和预防邻椎病的作用,并总结该系统的使用经验.方法 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对92名应用Dynesys内固定患者(单节段70名)进行了治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与同期的153名接受腰椎融合术的患者(单节段60名)进行比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
目的:CT的瞬时无波形比率(iFRCT)是冠脉CT模拟有创的瞬时无波形比率从而达到无创诊断冠脉功能性狭窄的新方法.以有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比较iFRCT与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校正的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CCO)在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上的差异. 方法:回顾分析临床拟诊冠心病并做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及FFR测定患者39例,应用冠脉CTA图
目的:减轻痛苦,提高生存率.方法: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是指对一般人群消除或降低致癌危险因素,促进健康,防患于未然,减少接触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以利于减少骨肿瘤的发生率;1.物理因素与骨肿瘤:a.电离辐射(包括放疗)可致骨肿瘤,主要是内照射,特别是亲骨性放射性核素(如镭)是诱发骨肿瘤的主要因素.与镭接触的工作人员有发光涂料工人、化学工作者和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入镭药物治疗的病人.
会议
目的:探讨在胸腹部CT急诊扫描中双上肢摆放体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5月夜间急诊行胸腹部CT联合扫描的患者200例,其中双上肢能上举的60例;单侧上肢能上举的55例;双上肢均 不能上举的95例(双上肢摆放在身体两侧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45例;双上肢摆放在身体两侧且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的30例;双上肢摆放 于胸腹部上的8例;一侧上肢摆放于身体一侧而另一侧上肢摆放于胸腹部上的12
目的 探讨N-端标记新型肿瘤亚氨基酸类PET显像剂N-(2-18F-氟丙酰基)-L-多巴(18F-FPDOPA)的放射化学合成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的临床前生物学评价。 方法 先用18F-离子亲和取代标记二溴丙酸乙酯生成二氟丙酸乙酯,水解后得到的二氟丙酸与二(对硝基苯)碳酸酯(NPC)反应,生成辅基2-18F-氟丙酸对-硝基苯酯(18F-NFP),18F-NFP经半制备高效液相(HPLC)纯化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