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句法与数值模拟的居住区环境性能优化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wi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居住区设计阶段,少有对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物理环境性能的优化研究.为在设计阶段更理性的优化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物理环境性能,本研究结合武汉某居住区的案例,通过分别运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和空间句法(Depthmap)对居住区室外微气候及对居住区室外可达性进行分析,分析居住区室外空间中环境性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有效的优化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性能,为今后居住区设计提供一种以环境性能为导向的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趋势表明,城市中建筑的布局方式将会显著的改变城市室外风环境质量.因此,如何通过改变区域内以及区域周边建筑的朝向这两个研究变量来改善研究区域室外风环境质量这一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将研究区域迎风面与流入风向的夹角(θo)、研究区域内部建筑迎风面与流入风向的夹角(θi)这两个研究变量以及其他城市形态学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性研究,讨论上述研究变量以及城市形态学指标对于室外风环境的影响程度.
建筑材料的热湿物理性能参数是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过程的重要基础,用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测试建筑材料的热湿物理性能参数对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节能设计以及热湿环境分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的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测试方法标准进行了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比对分析了国内标准、国际ISO标准、美国ASTM标准在标准体系、测试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为后续确立标准编制方向,完善国内热湿物性测
针对建筑能耗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而大幅度增加的问题,推行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建筑墙体材料的发展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本文结合国内外建筑墙体材料和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的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充分利用多种固体废弃物,以污泥、建筑垃圾、皮革厂废煤渣等为原材料,研发了一系列大尺寸多孔烧结砌块并进行烧结试验,根据《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13544-2011对新型自保温固体废弃物烧结砌块的配比及孔
为了深入研究影响街区微热环境的因素,通过ArcGIS Pro太阳辐射工具对街区吸收的太阳辐射进行分析,其中考虑了大气效应、地理纬度和高程、坡度和太阳方位角、高度角的日变化及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结合城市区域下垫面、建筑布局、绿化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可以用于分析区域太阳辐射的热效果.研究结果对于精确分析建筑周围微热环境、街区规划设计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探究含水多孔质屋面在架空遮阳下的隔热降温效果,本文通过搭建混凝土屋面小室,对比测试了干屋面无遮阳、干屋面薄板架空遮阳、湿屋面薄板架空遮阳三种工况下其上下表面温度变化,同时测试了湿屋面含水多孔质在遮阳状态下的蒸发量.结论表明:1)相对无遮阳屋面,薄板架空遮阳可使干屋面上下表面温度平均值和振幅值分别下降6.7℃、1.5°、6℃、0.5℃;2)相对于干屋面薄板架空遮阳,湿屋面薄板架空遮阳可使其上下表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因为燃气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燃气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引发爆炸和燃烧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加强对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非常重要,其可以对城市中燃气的使用安全有一定保证。
自然采光是节能与保持室内使用人员视觉、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对于我国Ⅰ类光气候区域的拉萨教学建筑而言,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虽可以满足自然采光系数和照度的要求,但同时也导致了室内存在严重眩光和照度均匀度差的问题;本文通过ECOTECT软件对教学建筑室内功能空间进行自然采光照度的模拟研究,结合拉萨市独特的气候特征,提出综合式遮阳反光板以解决室内采光均匀度差与采暖的问题.
调查研究了兰州市榆中县第四中学的被动式太阳能教学楼,对其南向外墙采用的特朗伯集热墙系统构造进行了分析,同时选择其中一间教室外墙进行热工与节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个上部通风口的日对流供热量可达到8.04kW,集热墙日平均热效率达到41.5%,夜间稳定传热时段的传热系数为1.08W/(m2·K),综合热工节能性能良好.
使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探究了加气混凝土、石膏、防腐木、碳化木四种建筑材料在绝干状态以及40%、60%、70%0、80%、90%相对湿度下含湿量达到饱和时的导热系数,得到结论:加气混凝土、石膏、防腐木、碳化木在相对湿度为90%含湿量饱和后的导热系数比绝干状态下的导热系数分别增加了13.6%、35.9%、43.3%、34.6%,说明含湿量变化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较大.不同的材料导热系数随相对湿度
区划指标是制定区划方案的基础,同时也是判定城市气候区属的主要依据.研究基于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方法和指标,利用575个地面气象台站1961年以来的历史气象数据,采用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指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趋势.研究发现,近年来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以及日平均温度≥25℃天数指标呈现增加趋势,而日平均温度≤5℃天数指标呈减少趋势.气候突变检测分析表明,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97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