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对酒精性脂肪肝预防作用的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普洱茶(熟茶)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照组、阳性对照组、KXL药物组以及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试验大鼠采用液体饲料饲喂,同时给予对应的受试物,60d后测定大鼠血清TG、TC、HDL-C、FFA、AST、ALT、INS水平及肝组织FFA、INS水平;结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含量,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和肝组织INS水平,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肝组织FFA含量,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普洱茶高剂量组血清HDL-C显著上升(P<0.05);结论:普洱茶能够有效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或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模拟人类高血脂发生过程,以高脂饲料诱发动物高脂血症,再给予受试样品(高脂模型),或在给予高脂饲料同时给予受试样品(预防高脂模型),检测大鼠体内血脂水平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普洱茶能很好的调节大鼠血脂水平,普洱茶的预防高脂血症的效果比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好,而且普洱茶熟茶效果好于生茶效果.
本文针对《茶经》的出版原因,以及书中“圣唐灭胡明年铸”铭文、“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句逗、风炉的设计、茶经的行文提出了与现通行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茶经》是因修礼制礼的机缘得以出版,成书时间为761年,“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应断句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风炉是礼器,《茶经》不仅是茶学经典论著,也是一部礼典.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茶叶作为天然的健康饮料,其优质和安全被广泛关注,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石蜡属于非食用物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粉丝、瓜子、食用菌等食品中添加石蜡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结合感官审评综合评判茶叶中是否添加石蜡的可行性,以期为提高我国茶叶的质量安
本文综述了植物诱导抗性的研究概况,探讨了抗性诱导的作用机理、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分析了诱导抗性在茶树上的研究应用.
目的:探讨安步乐克(盐酸沙格雷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给予安步乐克100mg,3次/日,口服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肢的症状与体征、双下肢超声检查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结果: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率均在91%以上:临床总有效率94%:双下肢峰值血流速度治疗后有显著增加,治疗前(39±5)cm/s,治疗后(49±7)cm/s,两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质量查房,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测与控制,评价药师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归纳总结3年来临床药师参加医疗质量查房积累的案例和经验,主要从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及药物经济学等方面对医疗质量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药师查房可以及时发现临床用药中的配伍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等药物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不断提高药物疗效.结论:临床药学是医院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生存基点,临
基于本实验室已获得的蛇足石杉转录组数据,获得一个编码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的转录本,分析其开放阅读框序列,发现该转录本编码全长为1,440bp的HsDXR1基因,含有479个氨基酸残基.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HsDXR1全长,并对HsDXR1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Aβ25-35诱导A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多奈哌齐)、模型组(Aβ25-35)、TR低剂量组、TR高剂量组,每组9只.Aβ25-35海马内注射后,每日一次灌胃,连续15天,阳性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1mg·kg-1,TR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TR10mg·kg-1和40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提取物对卷烟烟气诱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检测卷烟烟气对CHO细胞的细胞毒性、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变性和体外细胞微核率、BEP2D细胞增殖、及对动物卷烟烟气暴露30天后外周血细胞改变、致咳反应、泌痰反应的影响,并观察复方中药提取物对这些影响的作用.结果:复方中药提取物不增加卷烟烟气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变性及对体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并能抑制卷烟烟气对CHO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复方中药
主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茶鲜叶质量评价上的应用进展,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鲜叶上的进一步应用做了展望,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鲜叶上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