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人水和谐——生态转型的契机与路径

来源 :第二届中国环境社会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曾力图避免先发展国家普遍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实际上它并没有避免。从现实情形看,因为水体的污染已经影响了社区饮用水问题、居民用水问题,甚至直接威胁了居民的身体健康问题,当然也首接威胁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否可以在生态与经济这两种作“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寻求一条共赢的路径呢?本文试图通过一些演变中的案例来探讨企业/社区从生态持续恶化的历程寻找到转型的契机以及跳出这两难选择的可能的路径。
其他文献
本文从理性视角构筑认识论框架,在此框架内对环境价值作出评估。在肯定理性多样化并存的前提下,把两个最具争议的理性——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并列齐观,以阐明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
会议
中国乡村社区围绕环境问题的纠纷越来越多,本文关注的是一起由采矿中的环境问题引发的乡村社区生态运动。随着当地钨矿企业从集体所有制向私人所有制的转变,钨矿利益
会议
汉尼根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两个重要的社会设置———科学和大众媒体,在建构环境风险、环境意识、环境危机以及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汉尼根
社会建构论认为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在分析汾河污染治理行动基础上,本文认为,汾河污染确实存在,但作为社会问题的汾河污染是自觉建构的、是贴标签的结果。它是由政府、市
文章从文化分析的视野入手,简单比较了中西方在价值传统上对环境认知的演变过程,认为在生态与环境的研究中必须考虑文化要素。最后,本文通过西南一个工程项目中的案例分析,阐明各
环境社会学中关于环境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环境现实主义和环境建构主义。那么“九曲河污染问题”是如何“浮出水面”呢?九曲河的污染长达近二十年之久,
环境公正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正吸引多学科关注。本文简要讨论了环境公正的概念及其提出的社会意义。笔者试图通过多学科视角,讨论环境不公正产生的基础(环境经济学视角)和过程(
回顾20世纪人的活动与鄱阳湖的关系,鄱阳湖在人类改造行为作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鄱阳湖的改造思想与行为,正是人类信奉人类中心主义的真实写照。但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为我们今
丁谦,现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某部政委,大校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艺术界慈善志愿者主席团主席。书法作品先后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赛一等奖、金奖,曾作为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卡特﹑日本首相麻生、新加坡总统纳丹、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世界政要。书法墨迹遍及海内外。已出版各类书法字帖四十余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等多家报刊先后作过专题报道。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
一进入中原地带,在信阳,在郑州,在高速公路上,巨大的“文新茶叶?心容天下”广告牌扑面而来:一张刚毅、阳光、俊朗的面孔,一杯浓酽翠绿的茶水,背景是隐现的千重山水,给人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