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基膦氧类铕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苯基膦氧衍生物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和优良的载流子传输性,可以有效改善其稀土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中的性能[1,2]。本文以新型二苯基膦氧衍生物为第二配体,利用 TTA 为第一配体,合成了一系列铕的三元配合物。其光致发光研究表明:该系列铕的配合物为纯正的红色荧光,发光量子效率较高,是一类潜在的 OLED 红光材料。
其他文献
  稀土离子掺杂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生物荧光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掺杂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质材料的特性。稀土离子掺杂的氟化物具有高发
会议
  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CNPs)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因此亲水性UCNPs的量化制备成为研究的趋势[1].传统合成亲水性UCNPs的方法目前所见报道主要包括两步:合成和修饰
会议
  新颖的生物功能化空心球的制备是通过在均匀空心介孔 SiO2外面包覆发光的 Gd2O3掺杂 Yb 和 Tm 纳米颗粒,然后再通过利用 Fe3O4作为模板剂腐蚀的方法将它制备出来。合成的
会议
  利用Dy(NO)3 6H2O与具有较大位阻效应的3,5-二硝基苯甲酸(3,5-Dnbz)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Dy(3,5-Dnbz)3(H2O)2](H2O)(1)。由于其中Dy3+离子的扭曲四方反棱柱配
会议
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特别是铜催化的叠氮-炔环加成反应(CuAAC),是至今应用最为成功的点击化学例子之一。CuAAC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设计合成手段,目前已经成功地用于超
  o-Quinodimethane(o-QDM),a transient short-lived and highly reactive species,has attracted great curiosity from chemists over the past 40 years,both from the
会议
文章总结了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技术,详细介绍了目前用电信息采集各种故障和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具体的故障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当前用电信息采集技术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
  稀土配合物通常具有发光效率高、stokes位移大等特点,可以用作下转换的光致发光材料。常用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对紫外光的利用效率不高[1],而且太阳光中的高能量紫外线会对
  提高单分子/单链磁体的磁阻塞温度(TB)及有效能垒(ΔE),是研究者们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由于部分镧系离子具有强的单离子各向异性,而 3d-4f 之间呈现强的磁耦合作用,因此,合
  空心结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介孔氧化硅材料可以存储更多的药物分子,在药物缓释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相关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利用模板法,制备了一种稀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