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板块运动驱动球域地幔混合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地幔对流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地幔热动力的过程.由于地幔对流是相当缓慢的过程,其在全地幔的范围内时间尺度可能长达数亿年之久.所以为了模型的简化和计算的需求,我们假定了现代地幔对流为准稳态,并且仅使用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来求解对流模型.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水平层状极化介质提出了一种只需测量四个频率的频谱数据就可进行反演求取频谱真参数的方法,并通过与单测点视谱常规反演法及联合谱激电反演的对比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计算快速、稳定收敛、对反演初值要求不高、结果准确的特点.
地震勘探与声脉冲传播实验中声波引起的形变幅度都很小,但岩石可能有很大的非线性弹性常数.有关实验表明,应变幅度超过10时岩石就能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行为;岩石的非线性弹性常数可以达到比流体大三个数量级(Sinha and Winkle,1999).因此,岩层中声波或地震波传播的非线性效应问题引起勘探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介绍的这种硬件去噪法是一种全新的去噪方法,因此硬件设计几乎完全消除由A/D采样时钟所引起的周期性噪声(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响,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改善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另外通过与传统软件去噪的方法相结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极大地改善了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的测量精度.
本文的这组特殊递推公式是在卫星重力梯度调和分析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因而,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是在一些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可望在卫星重力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隧道围岩松驰带厚度的测量是地下硐室开挖时的主要量测内容之一,由钟世航领导的一个小组先进行了声波法和陆地声呐法测松驰带厚度的对比试验,然后将陆地声呐法作为测量松驰带厚度的主要手段投入实用.
提到群速度不能不先说相速度或称相位速度.波动理论中给出了相速度概念严格的定义:指谐和行波在介质中行进的速度.选择平面波的一个固定相位便可以确定出单色波的行进速度:v=ω/κ.但是这样的速度在一个复杂的信号传播过程中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地球物理学家又给相速度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即任一给定相位(例如,波谷或波峰)的传播速度.这种解释应该是与地震理论当中相位的多重含义相对应的,将波列中的半个周期的波形称
地球物理探测表明:在中地壳经常存在一个高导层、低速层,这个层位几乎是水平的.地热测量结果显示:这一带的温度约在370℃~400℃.这并不说明这一地带的化学成分的特征,而可能是一个物理化学性质的表现.从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低盐度流体处于临界态区时,出现高导低速现象.中地壳可能存在流体跨越临界态的物理化学现象.
我国大多数含油盆地为陆相沉积盆地,储集层以厚度薄、相带变化快为特征,而小于1/4波长的储层在当前油气勘探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何通过地震数据预测研究这类薄储层是油气勘探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凌云研究组开展了有针对性研究,研究区位于我国西部某盆地,其地质背景为区域性单斜,区内发育数条北西西和近南北向正断层,主要储层厚度10m左右,埋深2700m,根据储层段的层速度380
随着勘探进展的不断深入,勘探目标逐步从构造性油气藏转向裂缝性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普遍表现出地震方位各向异性的特点,因此研究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显得极为必要.为了研究垂向和横向分辨率都在几十厘米到几米范围内的储层的性质可以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本文采用小生境遗传算法对井间地震资料中P波各向异性参数进行了反演.
大量携带有关地球深部结构信息的震相,主要出现在远震和极远震地震记录图上.在这些震相之中,不少能量较强的震相,如P,S,PP,SS,PcP,ScS,PKIKP,PKKP,SKS,…,已在地球内部一维速度结构和基本三维速度结构等研究工作中被大量使用.而关于地球内部的一些基本间断面—如Moho面、核帽边界、内外核边界的地形起伏和细致结构的研究,以及一些弱间断面—如"410"、"520"和"660"间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