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方案对绵羊寄生虫病的疗效及增重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5次代表大会暨第8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三种不同的用药程序对绵羊寄生虫病进行防治,并进行增重效果观测.结果:A组为1月份一次给药组,对蠕虫驱虫率为80.5﹪,对线虫寄生阶段幼虫驱虫率为83.2﹪,每只羊平均多增重5.76kg;B组为1月和3月两次给药组,对蠕虫驱虫率为99.9﹪,对线虫寄生阶段幼虫驱虫率为99.37﹪,每只羊平均多增重6.92kg;C为3月份一次给药组,对蠕虫驱虫率为98.4﹪,对线虫寄生阶段幼虫驱虫率为90.5﹪,每只羊平均多增重2.85kg.三个组剪毛后均进行药浴.试验结果:B组总体效果最佳,A组次之,C组再次之.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pBAD/TOPO原核表达系统首次对VS病毒核蛋白进行了表达,核蛋白以硫氧还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细胞周质空间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融合蛋白有完全生物学活性,表明融合蛋白在胞质中能折叠成正确的空间构象,从而避免了纯化进对重组蛋白进变性,复性等复杂操作,为后处理带来方便,适于放大生产.
本研究通过探讨Ⅰ型菌毛及其粘附素在细菌内化入树突状细胞过程中的可能作用,证明鼠伤寒沙门氏菌1型菌毛介导细菌对树突状细胞的粘附及侵袭.
本研究对13株CPV进行了VP2基因的扩增、序列测定和比较,并对CPV-IM的VP2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CPV分离株不但存在CPV-2a、CPV-2b等变异株,而且还出现了CPV-2a的2个新变异株.该研究为CPV的防治研究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理论基础.
为研究近年来我国犬细小病毒的流行状况,本文进行了CPV的流行病学调查,成功地从不同地区送检的肠炎犬病料中分离到了10株细小病毒,经系统鉴定均证明为CPV.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本文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
本研究通过犬瘟热减毒疫苗对小熊猫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研究探讨小熊猫作为评价犬瘟热弱毒疫苗对大熊猫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本文介绍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分布与流行情况,概述了青海省马传染性贫血病的防疫工作,提出了控制该病的主要防制措施.
本文以生物素标记的抗NDV HN McAb M22为筛选配基,应用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HN抗原模拟肽,并对其免疫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旨在为进一步研究HN抗原分子的结构与功能、HN免疫机制、多肽疫苗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选取了4个致病性程度不同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将它们的致病性和VP2基因的高变区序列做了比较研究.
球虫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由球虫早熟系组成的球虫活卵囊疫苗在鸡球虫病的可持续控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进行了柔嫩艾美耳球虫H株的晚熟系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H株PO(潜在期为132h),经过30代晚熟压力(每代收集接种后264h的盲肠内容物中的卵囊)选育,获得一个潜在期延长12h的晚熟系P30;通过单卵囊分离技术,从P30分离获得两个潜在期分别为148h、150h的晚熟亚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