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抗螨、抗蚜棉花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非抗螨、非抗蚜陆地棉品种(系)及3个种外材料为对照,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育成抗螨、抗蚜棉花品种(系)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从80条中筛选出17条能揭示供试材料遗传多态性的RAPD引物,17条引物共扩增出了93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85条。采用Jaccard’s相似系数,非加权维平均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16个棉花材料基本按照抗螨、抗蚜、种外材料分别聚在一起。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幅较大,遗传相似系数在O.254~O.910。其中抗螨材料与抗蚜材料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0.603~0.819)。聚类结果分析及遗传相似系数分析与材料来源的系谱相符,为抗虫育种的种质资源利用与棉花抗螨、抗蚜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1984年以来,连续20多年不间断地进行了棉花摘早蕾技术研究。结果表明,5月底6月初现蕾的早发棉花,摘早蕾防早衰、防烂铃、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是可靠的。
本文首先探讨了基施钾肥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性状、早熟性及棉铃素质的影响,其次探讨了增施钾肥对抗虫杂交棉红叶茎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施钾肥的最佳经济用量。
近年来笔者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并广泛调查总结,给当地棉花蕾期管理制定实施了“一四一”技术方案,即突出一个重点,抓好四项技术管理,作好一个应急准备,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本文针对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探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1、高效节本育苗技术;2、多种应用转化模式;3、列入科技兴棉计划,利用好公益性技术平台;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正确步骤是成功的要素;4、基质育苗移栽核心技术;5、两化”新技术为棉花高产超高产和麦棉双高产提供重大支持,将成为替代地膜覆盖的新途径,治理残膜污染的新曙光;6、初步揭示裸苗移栽棉花成活、返苗发棵生长和增产的相关机理。
从产需缺口难以逆转,扩面增产潜力有限,产量是棉农增收的基础,产量与质量是辩证的统一等方面阐述了棉花超高产的必要性。从棉花产量的理论潜力,建国以来棉花单产在波动中上升,高产田块的实例论证了棉花超高产的可行性。提出了棉花超高产的技术途径,即品种是实现棉花超高产生产目标的核心技术,栽培技术是实现棉花超高产生产目标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减灾抗灾技术是实现棉花超高产生产目标的技术保障。
重点分析了新疆棉花品质育种状况及存在问题,指出新疆品质育种的主要方法,提出解决对策,主要是利用常规转育,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建立核心种质库等创造新种质,打破性状间负相关,使自育品种丰产性、抗病性、纤维品质和早熟性能有效聚合,选育出具有突破性的主栽品种。
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抗药性有重要影响,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不敏感性和羧酸酯酶解毒能力的增强是其主要抗药性机制。本文系统陈述了棉蚜抗药性和抗性治理的研究情况。
通过对北疆棉区生态品质区划分布进行了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个点进行试验;根据棉纤维绒长、比强度、麦克隆值、整齐度品质指标,分析各生态棉区间纤维品质差异性;综合品质优的生态棉区在石河子、克拉玛依。其次是:精河、121团,纤维品质间协调性较好,生态品质一般的棉区是乌苏、伊宁;生态品质最差的棉区在184团。
以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2007年和2008年植棉意向调查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对部分样本的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31个变量进行逐步筛选,结果指出,棉花产值、每户务农成员的人均植棉面积和非农业收入占家庭纯收入比例都对农户植棉意向产生影响,其棉花产值因子的影响最为突出,可作为棉花生产预警监测的指标。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是棉花育种与审定的关键环节,本文对比近年来的春棉参试品种的品质指标,阶段性分析比较国家级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揭示了目前我国棉花的育种水平和育种现状,发现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长度与比强度)正得到不断改进,但参试品种中优质的品种占比例仍太小,优质育种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