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给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12-2013和2013-2014连续两年度在南阳和信阳2个地点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氮肥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氮肥和品种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作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各处理重复3次.各小区面积为12 m2.试验材料为河南省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10个小麦品种,分别为:西农509、宛麦16、洛麦24、漯麦18、郑麦9962、偃展4110、西农979、郑麦3596、郑麦583和周麦28.氮肥设置0、120、225、330 kgN/hm2共四个水平,以6∶4的基追比分别在播种期和拔节期施入.
其他文献
光周期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PIFs)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0psis thaliana)的光周期途径中起重要作用.自从1998年光合诱导素在蓝藻菌中被发现以来,在其它生物中也得到广泛研究.经研究发现,普通植物中也含有光合诱导素,但含量及其低,却在光合作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目的]全面了解干旱胁迫对小麦胚乳淀粉组成、粒度分布、糊化特性以及晶体特性的影响,揭示小麦淀粉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内在关系。[方法]2013-2015年度以小麦品种京冬8、河农825、冀麦585、农大211为试验材料,设节水灌溉(W)和旱作(D)两种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胚乳淀粉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胚乳淀粉的积累,对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因基因型和粒径大小的不同而存在
小麦拔节期的冻害一直是小麦生产栽培过程当中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为了明确小麦生长过程中幼穗分化时期,幼穗的生长发育在什么时期遭受低温冷害表现的最为敏感,对其正常分化影响最为严重,我们以冬性小麦品种京841和春性小麦品种辽春10号为材料设计了这个研究,以期找到幼穗分化最敏感时期,为小麦正常结实发育和防治低温冻害提供一定的帮助。本研究对小麦拔节期及拔节期前后进行详细的针对性低温研究。将实验低温处理时期细
盐胁迫严重影响小麦植株的生产发育及最终产量,明确外源H2S对盐胁迫下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为缓解小麦植株盐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采用水培的方式,在小麦幼苗长至一叶一心时用硫氢化钠0.05 mmol·L-1对小麦幼苗预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预处理时间48 h,其中在24 h更换一次硫氢化钠溶液,然后将幼苗在0.25 mol·L-1 NaCl中进行盐胁迫处理.分别测定
[目的]小麦叶片氮积累量是描述作物长势的重要参数,因此,实时、快速、无损监测对于作物生长状态诊断和氮肥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监测小麦长势状况,同时测定小麦叶片生物量和氮含量,分析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高光谱参数的定量关系,构建相应的定量监测模型,旨在为小麦长势信息的快速无损获取和指标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3个田间试验,涉及不同年份、地点、密度、品种类型和施氮水平。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氮素是小麦生长中的关键元素,氮肥不足,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影响经济效益;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不仅影响小麦品质,而且过剩的氮素常以淋洗和挥发等方式损失,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达到肥料效益最大化,氮含量监测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利用植物组织测定氮素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耗时耗力,并且破坏性取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普
为了探明施用锌肥对干旱胁迫下小麦植株生理及籽粒产量和主要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不同水分条件下锌肥调控试验.盆栽试验的水分处理:正常灌水、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锌肥施用:Zn0(对照),Zn14(14 mg·kg-1干土).大田试验的水分处理:正常灌水(拔节+孕穗),干旱处理(拔节后不灌水);锌肥处理:Zn0(对照),Zn4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灌溉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2014年度以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豫北高产麦田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试验采取灌水与施氮量两因子裂区设计,其中灌水为主区,设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和拔节水+开花水灌2水(W2)3个水平,每次灌水75 mm;施氮量为副区,设置4个水平,即每公顷施纯氮量0 kg (N0)、
秸秆生物炭技术作为农业固碳减排的潜在措施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将作物秸秆转化为碳含量很高和稳定性较高、保肥能力较强的生物炭施入土壤,不仅具有迅速提升土壤碳库和生产力的潜力,也为秸秆资源多元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本试验地位干河南省封丘县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内,供试生物炭由水稻秸秆通过基于热解能源的炭化炉在500℃条件下制备.试验于2011年10月小麦季开始,至2016年6月小麦收获时,已完成5个小
周期性或难以预测性干旱常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分布及安全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要减缓干旱对作物造成的危害,除开展节水灌溉、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外,提高小麦自身的抗旱能力是实现抗旱减灾的根本措施,因此培育高产优质抗旱小麦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河南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抗旱性演变规律,本文选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南省小麦品种9次更新换代中的11个代表性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小麦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