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laso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环吡啶酮是药物的基本结构单元[1],该类药物具有抗疟疾[2],抗肿瘤[3],抗病毒[4]及抗菌[5]等多种生物活性,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良好药物[6]。因而其高效、简便、绿色的合成方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报道以杂环烯酮缩胺1 和3,3-双(甲硫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化合物 2 反应为原料,二甲苯溶剂条件下回流反应,一步法合成新的双环吡啶酮化合物 3 的方法(Scheme 1)。
其他文献
  寻找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新体系来代替或改进现有的有机合成方法,是当今有机化学和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钯催化的Sonogashira反应是一类广为人知的交叉偶联反应,是合成
  吲嗪作为一种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几年,以吲嗪为骨架的化合物所展现的药物活性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知。因此,我们报道一种以吡啶1,α-溴代
  α,β-不饱和δ-内酯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生理活性并且广泛存在于天然及非天然产物中。因此,许多合成α,β-不饱和δ-内酯化合物的方法相继被报道出来。近年来有机催化得到
会议
  2-γ-色酮丁内酯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骨架之中[1].2011年,Porco小组首次采用FOTMS对苯并吡喃鎓离子的Michael加成反应构筑了2-甲酯基丁烯内酯取代的色酮内酯骨架[2],
  手性膦作为研究最早的配体之一,在不对称氢化、不对称烯丙基化、不对称环加成等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手性膦自身也可以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参与不对称催化反应.然而手性
  设计合成了海洋天然产物polycarpine1,polycarpaurines A and C及其衍生物,并首次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抗植物病毒和病菌活性.Polycarpine衍生物1g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活体抗
  吡啶,异喹啉和苯并咪唑等季铵盐类化合物,不仅容易合成,而且具有丰富的化学反应性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多组分反应中。在三乙胺存在下,含强吸电子基团的吡啶季铵盐与靛红
  (羟甲基)三苯基鏻盐1很易由甲醛和Ph3P制备1,是一种空气中稳定的固体,它在碱(K2CO3)的作用下,可以与活泼卤代烃2(苄基卤或者烯丙基卤)反应生成末端烯烃3,收率61-89%.反应
  三亚苯是一类重要的π共轭功能材料,有着特殊的光电性能。目前对它的合成研究主要是通过芳炔的多聚环化反应以及双金属试剂和二卤代芳烃的双偶联反应制备。芳炔的多聚反应
  吡咯烷酮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1 同时,吡咯烷酮结构单元是合成γ-氨基丁酸的前体化合物2.之前将吡咯烷直接氧化为吡咯烷酮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首先将吡咯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