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西部人力资源建设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凸出和重要。目前,西部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缺乏学科领域的领军性人物;二是普通大众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普通大众的受教育水平,取得了一些积极地成绩。但是,这些成绩远远跟不上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西部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那就是毕业的大学生。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的大学生,以至于大学生人多为患,其就业问题成了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毕业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和大学生就业难,恰好给西部人力资源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本研究在对西部人力资源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尝试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纳入西部人力资源建设范畴。本研究的结论是:西部应该抓住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源建设机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将繁重的人口问题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最终实现西部大开发。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国际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了17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集,利用多变量因子分析法,综合度量我国1994-2003年金融脆弱性程度。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状况呈现下降趋势,金融脆弱性已得到缓解;通过对金融脆弱性指标的结构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子系统的脆弱性是影响我国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银行子系统和国际收支
本文分析了金融产业对金融发展的关键意义。金融产业的形成以分工推动的金融功能外化为基础。作为专业化金融功能载体的金融组织,基于对金融功能的共同承载和对效率的追求,最终聚合为一个整体一般地承载金融功能,从而形成金融产业。金融产业通过“双重效率改进”而成为金融功能的核心载体,对金融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所以,金融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基于这一点,各国都致力于规范和促进金融产业
本文对经济转轨型国家金融开放的国内与国外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与现实角度看,经济转轨型国家在金融开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国内与国外协调问题,而这一过程实质上验证了麦金农的“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也就是说,经济转轨型国家的金融开放,必须注重次序的选择和渐进性的安排;必须在财政与宏观经济稳定,以及国内金融自由化基本完成条件下逐渐推进。根据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中国金融开放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立足于国内的
本文对现代金融发展趋势下金融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征,它们使世界各国经济金融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空前增强、提高了“金融虚拟性”的程度、增加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强化了国际金融体系中强国主导的格局、致使金融在提升了它对各经济体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也迅速提升和累积了它自身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的根源
本文运用Ho and Saunders(1981)提出的银行净利差(netinterest margin)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并进行拓展,引入了平均运营成本、资产规模和其它因市场不完整引起的因素,采用1996—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决定净利差的因素包括:市场竞争结构、平均运营成本、风险厌恶程度、贷款比率、交易规模、隐含利息支付、
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营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会影响到金融经济政策的传递和贯彻实施。本文在对弱势群体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弱势的表现,并分析了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弱势的制度诱因。进而从外围支撑体系构建方面提出了实质性改革措施,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帕累托改进,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世界公认的金融安全网包括三大基本要素: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和存款保险。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在提高公众信心、抑制“多米诺骨牌效应”、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加强市场的惩罚机制,降低金融风险的风险。我国现在的金融体系存在很大的危机隐患,并且面临着银行业的准入,因此,中国应取消隐性的存款保护,尽快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主要的战略之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从教育、市场、企业和政府等多方面探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将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对于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化发展的背景及其所存在的战略意义,并对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总结,指出了其所存在的诸如我国缺乏完整的人力资源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人才流动还存在着体制上以及制度上的障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待社会化等问题,并针对上
为推动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除了应在宏观政策上加以重视以外,在组织中探讨培养和激励创新型人才的机制也必不可少。针对当前我国国情,从宏观以及微观双重视角探讨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激励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