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329060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他所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中,处处闪烁着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光芒。他提倡学生的自由发展和独立思考,注重教学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主张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以卢梭的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卢梭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学学科在引进与创生的百年发展路径中,面对传统与现实、外来与本土、学科内部与外部异常繁杂的关系碰撞,走出了一条由"西化—中国化—中国教育学"的曲折演进历程。在学科发展从殖民化到独立性追求的一百年里,中国的教育学如何能够摆脱殖民化的危机、避免急功近利的"应用性"心态,澄清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重新设立教育学的价值维度,创建以"中国教育学"为价值选择的学科发展路径,是未来教育学扎根本土与价值创生的存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造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教育,随着人们对知识、社会、教育的理解的加深,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梳理与分析,会发现一些遗留问题,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凸显,教育观念的着重点定位,教育管理模式的方法探讨以及师生之间如何定位相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对于传统教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正确对待。它所留下来的特点有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也有腐旧的,有值得当前教育保留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维正在成为深化和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进步力量,教育改革者的后现代觉悟和后现代教育思维能力是影响其教育改革先进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品性与才能。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维是在过程哲学与建设性后现代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思维;其起点是对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其目标指向是增进人的后现代品质、培养后现代人,建设更加美好的后现代教育世界;积极建设思维、有机思维与生态思维、过程与事件思维和复杂性思维等是
中国教育学的变革之路是一条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西方化走向本土化的道路。在变革的过程中,新与旧的对立、他者与自身界限的确立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这种古今之争、中西之别又似乎是一个时间的困境和问题。透过时间的视角,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学变革内在的时间逻辑,这些时间的逻辑构成了教育学变革以某些方式所必然发生的依据。这些时间逻辑体现为"时间的新=价值上的进步"、"时间的同质化"、"历史的总体化"。
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与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他在晓庄试验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教育模式,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等重要教育主张或观点,从而打破了一切伪知识和知识私有的牢笼,让身处农村远离教育的劳苦大众也有了接受教育获得文化走向现代文明的机会。同时,他所提出的一些重要见解,如"乡村教育是
在教育学领域,自20世纪以来,我国就开始有教育家或教育学家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教育问题,胡德海先生的《教育学原理》即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胡德海先生明确提出了"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观点,并且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具体化,即"教育起源于社会群体传递、发展文化和社会个体社会化这两个方面的共同需要。"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它通过对认识对象共性的提取,以"化生为熟"的方式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掉隐喻成分的教育学语言,就变成了一种空洞的、没有任何意义的直白话语。隐喻,也是一种概念的生成机制,通过对同一事物不同属性的摹写,即获得了对事物不从层面本质的认识。教师隐喻的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隐喻思维来描绘教师形象,言说教师的本质。但不同时空和文化土壤中所形成的教师隐喻都依据一定
灌输与教育的关系经历着重合、分离与异化的复杂过程,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理性考辨二者关系。灌输与教育的重合主要体现在词源、概念隐喻以及思想意识领域。二者西方词源的同源主要是在中世纪的罗马教会统治时期,在中世纪罗马天主教的控制下,欧洲的"教育"就是"注入教义"的意思。这一时期,中世纪欧洲的教育成为灌输天主教义的同义语,甚至教学完全和基督教学联系在一起。在中文概念中,"灌输"一词被借喻为一种思想和知识输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课程改革的杰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重温陈老的课程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陈鹤琴先生提倡的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取向和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这种内容取向,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源头活水,陈先生
会议
蔑视形式以及对蔑视功能的阐释是霍耐特"承认理论"中较具独创性的思考。本文试图从蔑视的基本形式:强暴、权利剥夺、侮辱方面阐释"蔑视"的身体意涵、权利意涵以及价值意涵,并以此为视域审视中国教育的现实。在这种蔑视的教育关系中,不仅儿童的自信受到破坏,自尊遭到重创,而且自重面临失落。中国教育"蔑视"的减轻需要尽快建立教育中的承认形式和构建教育中对蔑视形式的相应管理体系。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能在不断地自我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