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环境下药学类本科生文献检索课教学设计

来源 :2017年第四届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借助MOOC开设面向药学类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课,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设计MOOC+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倡MOOC共建共享,让更多的高校图书馆享受到优秀的文献检索课MOOC课程.
其他文献
嵌入式服务自2004年首次被引入图书馆服务以来,就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生机.各高校图书馆,都对嵌入式学科服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高职院校图书馆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成功引入了嵌入式学科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试行嵌入式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多无法想象.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及成因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突破瓶颈的对策,希望对今后继续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
嵌入式馆员是医学院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之一,嵌入式馆员对于推动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深入临床实践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锦州医科大学图书馆以医学专业为主,构建了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通过对课堂、科研、临床等嵌入式服务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出嵌入式馆员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的途径,来进一步帮助图书馆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达到嵌入式服务的目的.
文章从东北工学院与东北大学的渊源着手,通过文献调查与网站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工学院时期尤其1950-1966年间编著、编译、编印(印)、合编与自编自版的各类型文献资源进行摸底式调查.在适当穿插东工大事及其映射历史背景的同时,试图从当时文献的载体类型、来源、学科方向诸多方面,揭示东工文献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历史关系,以期为今天东北大学的学科建设提出有时代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独特风格文献资源的集合,有别于一般性馆藏.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现状的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拥有命名多元化、数量两极化、类型创新化、内容多样化等特点.针对北京地区"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均衡发展特色馆藏类型、深入发掘地方特色馆藏、制订特色馆藏发展政策等特色馆藏建设的建议.
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应以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和院系重点学科发展趋势为依据,兼顾全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构建符合办学要求和读者需求的学科资源体系.文章以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的优化措施.
"纸电融合"采访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领域的讨论热点,本文从"纸电融合"采访的背景,对电子书的认识、馆配中文电子书的现状及现有主要几个"纸电平台"的对比分析等几方面入手展开对中文图书"纸电融合"采访的认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纸电融合"虽已成为资源建设的大趋势,但是从理想落到实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提出了馆藏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将嵌入式学科服务融入馆藏资源建设工作中,为提高馆藏质量探求新模式.尝试图书馆与馆配商和出版社建立新的合作模式,以实现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
文章在总结以往资源推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资源推广应在满足读者需求、便捷地获取资料、考虑读者层次、重视读者反馈、提高馆员自身能力、配合教学单位学术活动推出专题文献推广、调动学生组织等几个方面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互联网+"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思路,针对目前高校信息素养课程属性不同、课时不同、面向授课对象不同、授课环境不同等情况,同时在师资力量不足、师生交流不充分的现状下,需要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并且基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角度的研究,构建出基于传统课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创新性地把诗词、电影电视视频等情景教学模式引入到文献检索课中,对其基本概念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尝试性设计.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信息、情报、知识、文献等概念的内容、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依此激发学生学习文献检索理论知识的兴趣,对提高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