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向探讨

来源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对区内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以简述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为基础,围绕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下一步工作方向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地面沉降模型包括计算土层水位的地下水流模型和计算土层位移的沉降模型两部分,正确合理的沉降模型是地面沉降模拟的关键之一.本文首先根据水位和沉降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各含水层和弱透水层的变形特征,发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潜水含水层、第一、二、三、五承压含水层和第三、五、六弱透水层土层变形特征类似,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第一、二弱透水层变形特征类似,变形以塑性变形为主,90年代以后蠕变和变形滞后现象明显;
辽宁省是中国的矿业大省之一,矿业开发历史悠久,尤以煤炭工业开发为主,抚顺、阜新、本溪市均是因煤而兴发展起来的资源型矿业城市.本文分析这些矿业城市1998年以来,由于采煤引起的地下水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诱发因素等状况,围绕建设经济循环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城市宗旨,研究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护、治理的建议与措施.地下水与地质灾害是
海口地区中低温地热田热矿水,位于琼北承压水盆地中,在埋深500~1000m的深度内分布着第5~8层、温度40~50℃的中温承压水热矿水含水层,其富水性中等~强富水,地热田为层状孔隙热矿水,是在比较正常的地热增温下形成的,热矿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它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对促进海口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有机污染为重点的地下水污染调查研究正在成为目前我国水文地质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毒害有机污染物的涵义和地下水中发现的部分有机物的危害、国内外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概况及我国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所面临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国内外的调查资料揭示了工业化是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工业"三废"和工业化过程中毒副产品的不合理排放、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地下水的脆弱性进行研究,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性,给出不同分区地下水的脆弱程度,能够为各级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使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地下水脆弱性DRASTIC评价方法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加之ArcViewGIS工具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图形可视化显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地下水保护工作中并得到充分肯定.本文
山东双村岩溶水系统是中国北方典型单斜构造型岩溶水系统之一,面积553平方公里,岩溶水系统产水量26万立方米/天.长期地下水监测表明,山东双村岩溶水系统具有显著开采激励效应,主要表现为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水位变化幅度增大、自然排泄减少、诱发补给增加等.以传统地下水数值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降水补给函数,实现了非线性降水入渗补给数值模拟.
分析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构成和地下水系统特征;在对典型示范区进行野外调查、动态监测基础上,通过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和灌溉方式优化管理研究,探索渠井灌溉的优化模式;揭示水资源利用方式对水土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与引黄水量密切相关,采用渠井联合灌溉,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以灌溉水量的1/5为宜.研究揭示包气带水盐运移受引黄灌溉、降雨和蒸发控制.结合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对银川平原水资源可持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沿海而言,生态环境尤为脆弱,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有些地区已步入人口剧增-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的轨道,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分析山东半岛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宏观与微观结合,深入研究了水资源、环境、调蓄的互动关系及其环境效应;并通过对该区实施地下水库调蓄的实践效果,提出了"实施地
GPRS全自动水位流量监测系统是根据四川红层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需要设计的专用设备,它由野外机、中心机服务器、液位变送器及转子流量计等设备组成.该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四川红层区农村分散居住农户抽取地下水在时间和数量上的随意性,通过程序控制压力式传感器和转子流量计进行水位、流量变化数值采集,获得真实的地下水开采状况与地下水水位变化间的相关关系,可以较为准确地刻划红层浅层地下水资源开采保证程度,这对
贝加尔裂谷带位于亚洲的中部,从蒙古北部的库苏古尔湖向NE方向穿行到雅库特南部的奥廖克马河,总长1600多公里.贝加尔裂谷带及其周缘地区广泛分布有新生代玄武岩,但火山分布很局限.不同地区的火山岩岩石化学特点各不相同,形成从强碱性到拉斑玄武岩连续系列,但以碱性橄榄玄武岩为主.位于伊尔库茨克市西南的通京盆地在渐新世-早上新世出现了多次玄武岩喷发,至少形成了15座火山,它们平行于通京断裂分布(杨巍然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