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控制棒对中子通量密度分布影响的模拟计算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470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电站控制棒在核电站反应性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蒙特卡罗方法中的MCNP程序建立某核电站反应堆物理模型,通过改变控制棒在反应堆中的插入深度,测量反应堆中子通量密度分布,得到控制棒影响反应堆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的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控制棒在反应堆插入深度的增加,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会发生畸变,模拟结果与核电站燃料运行管理方案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介绍了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100%FP功率平台的停机试验情况,对试验过程中瞬态现象及调节系统的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二号机组历次停机试验发现的问题与设计优化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
针对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带功率调试阶段失去两路厂外电源试验,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试验的进程和试验结果及发现问题的优化方案。
本研究根据重庆涪陵核电厂厂址附近长江段水文资料、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温排水温度场预测结果,借鉴国外核电厂温排水的相关标准和国内水生生物的热影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拟建重庆涪陵核电厂温排水对三峡库区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不利工况条件下,排水口附近表层温升不超过1℃,核电厂温排水温度没有超过鱼类繁殖和鱼苗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鱼类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和回避温度,远达不到鱼类的起始致死温度,
本文根据重庆涪陵核电厂拟采用反应堆的排放源项,结合厂址附近三峡库区水文资料、核电厂低放废水的数模计算结果,采用欧共体ERICA模式,评估了重庆涪陵核电厂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对三峡库区水生生物的辐射影响,综合分析了核电厂低放废水排放对下游居民饮用水安全和库区沿岸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庆涪陵核电厂低放废水中主要核素131I、58Co、110mAg、60Co、3H等对三峡库区水生
具有高度简单一体化回路布置的熔盐球床堆采用含TRISO包覆燃料颗粒的球形燃料元件,以液态熔盐为冷却剂,实现满功率自然循环运行,是具有良好固有安全性的新型先进反应堆设计概念,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对2500MW热功率的熔盐球床堆的堆芯物理与热工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环状球床堆芯浸在熔盐池中,内、外反射层充满熔盐冷却剂,并分别作为冷却剂的上升、下降流道,冷却剂沿水平方向通过堆芯,依靠熔盐密度差产生的自然对
本文介绍的环形燃料元件概念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这种燃料能够在保证足够安全裕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堆芯功率密度。文中首先介绍了环形燃料的特点及应用前景,然后介绍了环形燃料在超临界水堆中应用的可行性,接着参考中广核超临界水堆堆芯和燃料组件方案,通过子通道分析计算,得到了环形燃料内外通道冷却剂温度轴向分布情况和环形燃料芯块温度分布情况等。分析得出与实心燃料相比,环形燃料元件具有很多优点,有很好的
介绍了田湾棱电站中、低放射性棱废物的处置方法及其吊装与暂存系统,针对原系统存在的定位精度不高、人员劳动强度大接受辐射剂量大以及仓库利用率不高等缺点,对其进行了改造。在保留原有厂房、设备的前提下,为所用的吊车加装变频系统,借助两台激光测距仪和一台旋转编码器,可以监测吊车三维坐标参数。采用工控机和PLc使得整个吊装过程可在“程控”状态下进行,且可随时通过监控系统对废物桶仓库内部进行现场监视并录像。系统
以美国西屋公司研究开发的AP1000为代表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它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设计相比传统核电站更是一大特色,不仅简化了系统,降低了维修和监督要求,也提高了可操作性。AP1000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中设置了四级共20个自动卸压阀门,在事故情况下,通过依次动作这些卸压阀,对RCS进行可控降压,使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够利用加压气体、重力、自然循环和对流等驱动力来顺
鉴于数字化系统在可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多数核电厂,尤其是在建核电厂正在逐步采用数字化仪控系统来替代传统的模拟量仪控系统。核电厂仪控系统可以分为保护系统和控制系统两大类,而后者由于具备反馈、交互等过程,在运行中具备更显著的动态特性。本文以数字化仪控系统中典型的双CPU结构为范例,采用动态流图法(DFM)对其进行模化分析,以探讨DFM方法对数字化仪控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适用性,并对将分析结果结合到核
环形燃料相对于实心燃料的优势在于两侧换热,能够把热量迅速带出,降低了燃料包壳温度和热流密度,这样就能增加堆芯功率密度及加深燃料燃耗。本文在广泛调研超临界水堆研究及环形燃料在水堆中应用的基础上,将环形燃料应用于超临界水堆,给出一种可行的环形燃料堆芯拄术方案。通过三维堆芯物理热工耦合计算及分析,给出了环形燃料SCWR堆芯轴向及径向功率分布、燃料包壳温度分布及有效增殖因子随时间的变化隋况等。结果表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