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对比分析--基于全国725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微观数据

来源 :北京农业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zx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及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本文采用TobitⅢ模型及源自两个中国苹果优势区725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专业化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行为特征,并分析了不同规模农户正规信贷需求与利率间关系.研究发现:(1)专业化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特征存在异质性.专业化规模农户正规信贷需求更多的表现为"扩展型需求"和"发展型需求".(2)不同规模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也具有异质性.利率变化与正规信贷需求呈现负相关,且不同规模农户的信贷规模需求对于利率弹性存在异质性.(3)影响正规信贷需求与影响正规信贷规模需求的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其他文献
多数农户对确权后转出农地持中立甚至否定态度,这与产权理论和政策预期存在明显差距.本文构建了"农地确权—资产专用性—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揭示其内在机理,并采用2014年吉林省9市1444个样本农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转出农地;农地确权强化了资产专用性,进而抑制农户转出农地;农业资产、人力资本、土地资产专用性和土地依附程度显著抑制农地转出,而社会资本专用性则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探究了制度和新型村民自治组织在农地确权纠纷处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村集体是纠纷处理的主要层级;(2)非正式制度中的人情关系、家族势力、以及习俗和道德观念在处理农地确权纠纷时发挥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相互强化,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约束人的行为,实现低成本的纠纷处理;(3)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是纠纷调解的主要机构,能整合村内社会资本,易取得村民信任,并减少信息
激励农户转出农地是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供给活力的重要保证,对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四省56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村级产权干涉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村级产权干涉主要指村级组织对农地进行调整或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研究表明,村级产权干涉会造成农地产权的不完整,增加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抑制作用.为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行为决策并非遵循经济效益至上的原则,而是通过农民生存伦理的"道义经济"原则予以体现.本文基于对新疆维吾尔族聚居村落的考察,认为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推进及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宗教信仰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困境、少数民族熟人社会中差序格局下"自己人"逻辑对市场规则的排斥、"象征性"地租与互惠机制的形成,共同建构了农民土地流转中道义理性的生成机制.在此情境下,农民自发的农地流
文中以我国粮食主产区36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土地总产出、土地生产利润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与其它农户的差别不大,而土地转出农户的生产效率则显著低于其它农户;土流转市场不发达的黄淮海地区的土地生产效率显著低于其它地区;在投入要素中,农业劳动力质量和资本技术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基于目前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本文将研究依照契约租与经济租对比视角下,划分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相对健全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和相对不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之间博弈主体间的共性与差异,尤其是从集体组织的角色切入,认为不能够笼统的说集体组织的存在能够促进缩小土地流转的契约租与经济租之间的差距,而应结合其具体扮演的角色,从维护承包权稳定、促进信息交流、提供信用
农地流转的发生建立在农地转入方与转出方达成一个双方可接受的价格的基础上,如果农地转出户的意愿受偿价格(WTA)和转入户的意愿支付价格(WTP)相差太大,农地流转则受到抑制.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种粮目的分化与不同农户的意愿价格差异的逻辑关系,然后基于种粮目的分化视角,探讨导致种粮目的分化的因素如何影响农户意愿价格,最后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5省440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土地是农户最重要的物质资本,推动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则是实现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秸秆还田为例,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农户土地资源禀赋的技术采纳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可能影响.进一步,使用2015年在全国三个粮食主产省对492个水稻种植户共794个地块的微观调查数据,从农户及地块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农户家庭层面还是地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对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保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成为国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方法,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目前我国是否具备了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现实基础.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其提供了制度基础,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为其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制度框架,农村
根据全国18家批发市场1422家购销商问卷调研数据,本文采用样本选择Probit模型(Probit Model with Sample Selection),从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配给与购销商自我配给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购销商正规信贷约束成因.结果显示金融机构不完善的信贷配给机制不仅对购销商信贷可得性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影响申贷成本和预期收益使部分购销商产生"自我配给"并被"挤出"信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