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评估和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简易流程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的发生受到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在环境因素中,高盐摄入被认为是最重要及最关键的饮食因素之一.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中,每年165万归因于过多钠盐摄入.INTERSALT研究证实,个体盐摄人与血压显著相关,24h钠排泄量(反映钠摄入量)每减少100mmol,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减少6.0、2.5mmHg.高盐摄入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心室肥厚、肾损害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对此,世界卫生组织2013-2030慢病防控全球行动计划之一是食盐量相对减少30%.加拿大政府也预期在2016年将钠盐平均摄入量降低到5g/d,这样将预期每年减少100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成本.限盐首先涉及摄盐量的评估。24h尿钠的测定一直作为评估盐摄入量的“金指标”,但由于留取24h尿麻烦、操作烦琐、收集时间长,较难收集完整,故不适用于非住院患者而限制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除了24h尿钠的测定技术外又研发出通过点尿钠/肌醉的监测评估钠盐的摄人方法,从而使钠盐摄入的评估变得容易些。日本已有应用点尿法预测24h尿钠的公式并写人高血压指南,故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建立预测24h尿钠排泄的点尿评估盐摄入量的公式,可利于盐摄入的快速评估,指导临床降压策略。给出了盐评估与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建议流程。
其他文献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积极防控高血压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相关的危害.对于确诊高血压的患者,通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与降压药物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早期并持久达标,是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又称为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是中国临床最为广泛的一线降压药物.此类药物降压效果肯定,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同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药,在降压、心血管保护以及机制等方面的异同一直是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既往数十年来开展的大样本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至2009年,中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从23.8%上升至31.5%,知晓率从31.7%增加至51.1%,知道患有高血压者的治疗率从66.2%升高至89.7%,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控制率却仍不理想(19.9%与2.1%比较),而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美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控制率为51.8%.高血压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极为严重,2010年中国因高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国总体血压控制状况不佳,以诊室血压为评估依据的降压治疗达标率不足15%.有研究显示,相比于诊室血压达标率,如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血压控制状况,则总体达标情况更差.究其原因,与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控制不佳有直接关系.清晨血压不达标,是影响全天血压控制状况和总体达标率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充分显示,清晨时段(通常为凌晨6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血脑管病最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中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4万,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中41.0%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整体范围内,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以下简称β受体阻滞药)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石药物,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近年来,基于以阿替洛尔为代表的第二代β受体阻滞药研究结果,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高血压防治指南不同程度地下调了β受体阻滞药的临床地位.β受体阻滞药是否仍作为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是目前国内外诸多高血压指南中最具争议的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表现为心室壁增厚、心肌重量增加和心肌重塑,其形成过程涉及血流动力学、神经体液等诸多因素.作为高血压病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临床上超过30%的高血压可能发生LVH,且发生率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VH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或暂时缺血性心脏病乃至猝死的独立
2016年3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布了《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这一共识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历时两年余的时间,经过数次专家委员会讨论,并根据反馈意见邀请国内营养医学、运动医学的学者进入专家组共同修订.本文就《共识》的要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及中国国情进行解读,力求为临床高血压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肥
根据中国最新的心血管疾病报告:高血压是中国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占全部死亡的24.6%,其中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男性占比56.4%.很多青年高血压患者都会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内容——生育,大量的临床资料统计证实,人类的生育力,尤其是男性精子质量问题不容乐观,甚至联合国卫生组织都发出了警告,其实有些是可以完
中国老龄化正呈加速度迅速上升,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迅速增加,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其中≥80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2.4%,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老龄化国家.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约65%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Framinghan研究结果提示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者)高血压发病率为90%,且该人群的血压控制率仅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