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材料抗冰晶石蒸气侵蚀性的测试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热材料在铝电解槽侧壁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冰晶石蒸气的侵蚀,导致保温效果逐渐变差.针对隔热材料在节能铝电解槽上的服役环境,提出一套测试方法,以自制的抗侵蚀试验装置,测试研究了同种试验条件下蛭石板、硅酸铝纤维板、Si3N4纤维/SiC复合隔热材料受冰晶石蒸气侵蚀前后的性能变化及不同试验条件下硅酸铝纤维板受冰晶石蒸气侵蚀后物理性能、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发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研究隔热材料的抗冰晶石蒸气侵蚀性能对于评价隔热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性能衰减、分析其侵蚀机制及指导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分别以多孔刚玉陶瓷和板状刚玉为骨料,刚玉细粉为基质,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并采用多孔刚玉骨料替代致密板状刚玉骨料制备了轻量化刚玉耐火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三点弯曲仪等对比研究了多孔刚玉骨料与致密骨料对刚玉耐火材料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板状刚玉骨料,多孔刚玉骨料的表面结构粗糙,与基质形成了更好的结合界面.采用多孔刚玉骨料替换板状刚玉骨料后,试样断
准确的负荷预测对确保智能电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力负荷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特性,因此电力负荷预测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之上。为了提高智能电网电力负荷预测的效率与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天牛须搜索(BAS)算法和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负荷预测模型,BAS寻找ELM 网络中最优的输入权值、隐含层阈值。最后通过模拟实验数据分析,BAS_ELM模型比ELM和P
为了获得具有较低导热系数和红外发射率的多孔氧化锆纤维,以八水氧氯化锆为原料,六水硝酸钇为稳定剂,采用乙醇作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助纺丝剂,添加分相剂石蜡制得前驱体溶液.利用微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得前驱体纤维,经高温煅烧后得到多孔氧化锆纤维.利用XRD、SEM和BET测试了纤维的物相、形貌及孔结构,并利用导热系数测量仪和材料红外发射率测定仪分析纤维的导热及红外发射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锆前驱体纤维经800
以A70莫来石轻质传统骨料、A70莫来石轻质球形骨料、矾土均化料细粉、SiO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作为主要原料,用轻质球形骨料取代轻质传统骨料制备了Al2O3-SiO2系轻质浇注料.研究了轻质球形骨料的加入量对浇注料施工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SEM等分析手段对试样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骨料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浇注料的流动性,降低了加水量,加水量由传统骨料的18%(w)降至球形骨料的14
以多孔MgO骨料取代传统致密镁砂骨料制备了轻量化镁耐火材料.多孔MgO骨料是通过原位分解技术制备而来,其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分别为2.37g·cm-3和33.3%.对比研究了轻量化和致密镁质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试样结果表明:相比于致密镁质耐火材料,轻量化镁质耐火材料除了具有较高的显气孔率和低的体积密度外,其更好的多孔骨料/基质界面结合,使其断裂时以穿晶断裂为主,提高了常温和高温强
以SiC微粉、α-Al2O3和广西白泥为原料,采用水基冷冻浇注制备SiC多孔陶瓷,研究了冷冻温度和冷冻方式对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陶瓷中的主晶相是6H-SiC,结合相是莫来石和方石英;不同冷冻条件制备的多孔陶瓷的显气孔率均在80%以上;单面定向冷冻制备的多孔陶瓷呈典型的梯度结构,冷冻温度从-25℃降低到-65℃,多孔陶瓷孔径尺寸和孔壁厚度显著减小的同时孔道数量增加,显气孔率减小而
以气相SiO2粉体为芯材,合金箔为高温阻隔膜,通过真空封装机制备真空封装/微孔粉体复合隔热板,研究了真空封装/微孔粉体复合隔热板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并采用电炉模拟其在使用条件下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真空封装/微孔粉体复合隔热板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600℃热导率为0.043W·m-1·K-1;通过电炉模拟试验,炉内温度为1450℃,隔热材料厚度为20mm时,采用硅酸铝纤维板时冷端温度为272℃,采
为研究不同发泡剂及烧结温度对镁橄榄石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以镁橄榄石(≤1mm)、电熔镁砂粉(≤0.074mm)、硅微粉(≤0.044mm)为主要原料,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发泡剂,铝酸钙水泥为结合剂制备镁橄榄石隔热浇注料.经1300、1400和1500℃保温3h后按国家标准进行各项性能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发泡剂,烧后孔径小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发
为提高多孔钛合金性能,以Ti-24Nb-4Zr-8Sn(Ti2448)钛合金为原料,以纳米ZrO2陶瓷为增强相,NH4HCO3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法在1200℃下保温2h制备出符合生物医用材料要求的多孔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金相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多孔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定其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结果表明:纳米ZrO2陶瓷粉末作为增强相,并未对多孔材料最终相组成产生影响;随着造
新业态下数智化劳动过程较之经典劳动过程呈现全新的特征:数智化的全景监控与平台规训、资本驱动下的超级流动与加速主义、消费者与从业者的冲突隐匿了劳资矛盾、原子化个体博弈空间被数智化技术压缩。这些全新的特征决定了新业态在发挥“稳就业、促就业”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给社会造成结构性风险。这些结构性风险是多维度的,既包含了对劳动者去技能化的陷阱,也包含了对制造业的虹吸效应及产业空心化的趋势。这些风险对我国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