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脊索瘤术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修复骶尾部脊索瘤手术及放疗后难愈性创面,提高生存质量。方法以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疗法封闭创面,负压维持至60kPa,持续负压7~10天。沿臀大肌边缘设计以臀上或臀下动脉为蒂的皮瓣或肌皮瓣,肌瓣各边超过皮肤1cm,用细钢丝将肌肉与皮肤错位缝合填塞死腔覆盖创面,置灌洗负压引流管置于瓣下。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是否有效、是否通畅、创面面积、皮瓣血运、创面愈合情况。肿瘤复发、二便及下肢活动情况。结果2007年6月~2008年6月,5例病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1~70岁。距手术放疗后4~6周后出现骶尾部软组织坏死、空腔形成,范围15cm×11cm×6 cm~20cm×18cm×7cm。VAC持续负压7~10天。创面缩小至11cm×10cm×2 cm~16cm×11cm×3cm。肉芽组织新鲜无脓性分泌物。臀大肌肌(皮)瓣转移。面积:14cm×10cm~20cm×18cm。术后皮瓣成活。经半年以上随访,磁共振成像检查肿瘤无复发。外观恢复满意。皮瓣与创面床贴附良好,自解二便、扶拐行走。结论VAC疗法修复慢性难愈性创面可使创面高效引流清除细菌,进行自溶性清创、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缩小创面。臀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手术一次完成。不仅可以修复创面还可以利用其填充残腔而提高局部抗感染能力。诱导排尿排便反射、提肛训练、助步器训练下肢功能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正>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它比自然口语更明亮、更生动、更具美感。简
期刊
2001年12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丹参酮Ⅱ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并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1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正> 1 临床资料本组224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早期手术组)148例;乙组(为延期手术组)76例。甲组男113例,女35例;年龄19~67岁,平均38.2岁;其中环状混合痔嵌顿52例,多
会议
采用眼丹消肿膏外敷治疗睑腺炎30例,有效率达93.3%。设对照组20例,取对照组为局部热敷加润舒眼药水及迪可罗眼膏,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阐述了治疗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