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测角的结构精度解析及修正

来源 :第八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影响雷达测角精度的各类机械结构因素进行了误差解析求证,阐述了各类误差的修正处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雷达基于外测数据实现准确的角度测量的修正公式.
其他文献
介绍了2多极化全相参动态测量雷达天线系统工作原理,通过优化设计使其实现了发射极化变换和正交极化测量及具备单脉冲目标跟踪功能,从而为雷达系统研究各种极化状态下对目标电磁波散射特性的关键技术的解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
俯视雷达电波的临界俯角是雷达所处高度和大气折射指数的函数.初始俯角小于临界俯角时,雷达电波射线路径可能在空中发生反转,其反转高度与初始俯角及大气折射指数剖面有关.通过典型地区大量大气剖面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一套俯视雷达电波射线反转高度的计算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弹机分离时刻利用Wigner分布的交叉项来检测反辐射导弹的新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地在强噪声背景下检测出反辐射导弹.本文讨论了在目标机回波信号与反辐射导弹回波信号功率比为23dB,反辐射导弹信噪比为-6dB条件下,可检测出反辐射导弹.
在简要介绍了ARM及有源诱骗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制约有源诱骗系统对抗ARM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无论有源诱骗系统如何布阵,其中之一被击毁的必然性,指出了对有源诱骗系统的生存概率成立条件.
本文介绍了由原子钟、超级铷钟、高精度测量控制模块、GPS接收机和微波/光纤信道组成的双/多基地雷达时频同步系统,阐述了该系统实现自主同步的原理和核心技术即高精度远程时间比对和远程时频传递技术,分析了该系统的精度和误差,并给出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地面远程时频纳秒量级同步.
首先分析了ARM及其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指出了抗ARM的设计思路;之后,介绍了抗ARM的一般措施和几种锈饵实例;分析了诱饵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及效果;最后提出了对抗性能更先进的ARM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车载防撞雷达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实用技术,目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车载防撞雷达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防撞雷达的几项关键技术和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进展.提出国内的研究应该在车载环境下的信号处理和预警算法方面根上国际前沿.
本文介绍了机载雷达侦察系统多点定位方法,并针对方位测量定位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和误差模型,举例分析了某侦察系统分别在粗定位和精定位情况下最小定位模糊面积和距离、定位位置误差与方位角及多点定位的圆概率误差与距离的关系,并给出仿真曲线.
极化干涉SAR(Pol-In-SAR)是近期以干涉SAR和极化SAR测量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前沿技术,它综合了干涉SAR和极化SAR技术特点,拥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论述了极化干涉SAR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研究,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极化干涉SAR在植被覆盖下地形参数测量和植被高度估计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001上半年,国内第一套可以SAR/GMTI双模工作的机载雷达系统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本文将对该系统的组成、实现方法及飞行试验的结果作重点介绍,同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作了说明,如SAR/GMTI处理方法、双模无源相控阵天线、基于CDDS的宽带多模波形产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