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水乳化液流变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56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柴油、水乳化液的流变特性.实验发现乳化液在本文的组分配比下近似为牛顿流体,而且乳化剂的种类、质量分数以及乳化液的组分等均对乳化液的流变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于组分相同的乳化液,乳化液的粘度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和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和粘度相同时,减少乳化液中柴油的质量分数(柴油不少于50﹪),乳化液的粘度也随之增加.
其他文献
基于简化冷端结构的目的考虑,文中提出了一种"L"型脉管结构取代了通常的"I"型直脉管结构;并在脉管热端采用两个小孔阀分别进行控制脉管热端的进排气量,并对此结构使用有阀氦压缩机驱动,进行初步的试验研究,样机在频率为2.5Hz时,获得72K的冷头最低温度,针对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了目前试验样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方法.
本文建立了热源热容量有限时,综合考虑传热热阻、热源与环境的热漏以及循环内不可逆性时的实际四温位不可逆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导出了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一般特性关系;利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变换器机组的工程数值计算方法,与热力学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佐证了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及导出的特性关系的正确性;并探讨了不同工况时的循环性能,以及通过减小循环内不可逆性、热源热漏和对换热器总传热面积进行优化分配后
本文针对传统水环热泵空调系统采用高位能(电、燃气、油等)通过锅炉(或换热装置)转变为循环水的低位能,再由室内水/空气热泵提升后向室内供热的不合理的用能方式,提出了由空气源热泵代替锅炉的空气源-水环复合热泵空调系统,并对其冬季建筑物内外分区不同的冷热负荷比下运行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计算了不同室外温度下建筑内外区冷热负荷比为2:8和4:6时,不同循环水温对复合热泵循环系统的能耗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循环
扩散-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热驱动的环保型绿色制冷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台小型扩散-吸收式实验样机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研究,获得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COP、制冷量、各部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等实验数据,对影响制冷机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热器的改进设计,改善了蒸发温度及制冷量的测试条件.
本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实际回热式空气制冷机的性能特性,以制冷率和制冷系数为优化目标,优化了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以及工质和热源间的热容率匹配,并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了压比、换热器和回热器的总热导率、压缩机和膨胀机效率、压力恢复系数、工质和热源的热容率等参数对最优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影响特点.所得结果对工程制冷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针对一些用自然源作低位热源而高位载热介质(水)要求有较大温升的热泵系统,本文对使用HFC125为工质的临界循环热泵进行了实验研究.以HFC125为工质的临界热泵可使用大多数常规制冷热泵设备,其工作压力明显低于工质在热水出口温度下的饱和压力.并在一定的热水进口温度及蒸发温度条件下,只要调节热水流量,就可方便地获得较大范围的热水出口温度,且在热水出口谮温度上升到一定范围内(约60-75℃)其热泵性能系
毛细管与制冷剂的匹配对小型制冷装置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对一台使用替代制冷剂R290/R600a的冷柜进行了制冷剂与毛细管的匹配研究,并与原R12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R290/R600a制冷剂时,适当调整毛细管不仅具有排气温度低、压缩机瞬时功率小的优点,而且运行24小时后的耗电量会比R12小,具有节能效果;如果不调整毛细管长度,耗电量反而更大.所以在小型制冷系统中使用R29
低温储粮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及实用价值的科学储粮方法.针对传统谷物冷却机能耗大、使用过程中仓内易出现局部增湿结露等缺陷,设计并建造了一种用于低温储粮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并将该系统在中央贮备粮某直属库投入实验运行,测试分析了系统的热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太阳能制冷系数可达0.1-0.13,电制冷系数约为2.0-2.8;合理的配置集热器面积,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能够满足低
本文探索提出控制CO2分离的低温太阳热能与清洁合成燃料甲醇-三氧化二铁化学链燃烧相结合的新颖能量系统.基于图象(火用)分析方法,明确地指出甲醇化学链燃烧能量释放过程燃烧(火用)损失减小和低温太阳热能品位提升的机理.从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相容出发,研究和揭示化学链燃烧与太阳能有机整合共同减小CO2分离能耗的特性规律.相比不分离常规联合循环,新系统(火用)效率提高约6.2个百分点;与分离CO2的联合循环
本文研究IGCC系统精细优化的思路与途径,并探讨分析设计优化精细化对系统整体性能及特性规律的影响.前者包括寻求更精细模型和主要影响因素更精细处理以及应用更精细设计优化方法等.后者应用这些精细化思路开展实例系统设计优化研究,比较分析精细优化前后系统独立变量设计优化结果的变化,还探讨精细优化对系统性能及特性规律的影响.研究成果:将为IGCC系统精细优化提供新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