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行为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及潜力测评--以浙皖两省五区为例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农户个体行为与意愿的角度探究对于集体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五个地区的农地流转潜力规模进行测评.方法:采用实地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初始数据,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27个变量对流转行为是否有显著性影响.结果与结论:(1)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状况,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农户家庭土地资源状况,农户家庭农业经营相关情况,农户参加社会保障情况五个方面27个指标对农民个体关于农地流转行为与意愿的影响.(2)通过测算得到五个地区农地流转自然潜力分别为,蚌埠地区2917450亩(65.91%)、杭州地区943875亩(33.83%)、台州地区1179450亩(59.71%)、宁波地区1557780亩(43.86%)及丽水地区400500亩(16.07%).
其他文献
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等相关因素,分析四化同步背景下熊口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情况.方法:实地调查法、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结果:经计算,在初步实施该政策的背景下,熊口镇24个行政村中,只有新林村、马场村和河东村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适度利用,其他村落均为低度利用.结论:熊口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村镇建设存在“空心村”、村庄建筑密度大、“四化同步”政策实施前闲置地较多等.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将土地整治与碳库变化相结合,以低丘缓坡开发耕地为研究对象,探讨项目开发对项目区碳库变化的影响,为土地整治的低碳化提供借鉴.方法:元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法.结果:(1)从理论视角分析,在低丘缓坡开发耕地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碳库类型转变将影响项目区碳库储量,造成项目区碳库总量明显减少;(2)从实证角度分析,长兴县低丘缓坡开发耕地项目确实促使项目区碳库明显减少,
目的:确定不同区域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其对土地政策的启示.方法: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石家庄市农户进行分类,然后采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对不同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不同,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强度及种植作物的种类也不同;(2)应根据不同区域农户的特点,通过政策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论:区域不同,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特征也不同,导致其
目的:在非洲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非洲粮食安全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旨在为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可能的研究思路.方法: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迈阿密模型.采取迈阿密模型测算非洲粮食潜在生产能力,确定非洲人均粮食消费标准计算非洲土地资源承载力,结合非洲营养不良人口分布情况,分析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结果:就整体而言,非洲的土地理论上可以满足非洲现状人口以及预测人口的粮食需要.从地
本文意在基于公共物品管理视角对耕地保护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论证了耕地保护的公共物品管理性质,进而在公共物品管理视角下进行了耕地保护的目的分析、本益分析和供需分析,对耕地保护的主要目标、基本策略和政策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指出:1耕地具有的食品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育、景观游憩与休闲等功能决定了耕地保护在性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管理的范畴;2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目的分析、本益分析、供需分
目的:随着城市版图的不断外延式扩张,耕地资源逐渐逼近远离城市的地区,耕地保护的压力日渐凸显.作为耕地保护中的唯一税种,耕地占用税并没有发挥相应的耕地占用行为约束作用和税收转移支付作用,这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是重要原因.作者从合约理论出发,分析耕地占用税的制度演化、制度中现有合约关系的运行绩效,合约中道德风险的规避以及现有合约关系治理的经验举措等方面,系统分析耕地占用税制度中合约关系
目的: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定量分析,为健全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修正后的耕地面积数据(1978-2012)和耕地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构建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对耕地保护政策发展历程、现有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并依据该模型对35年来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显著,35年共遏制耕地减少面积250.963×104hm2,遏制耕地
目的:通过梳理国内试点经验,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未来可能模式,进而分析不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对土地储备的影响,结合国际经验探讨我国城乡土地储备制度再构建.方法:文献研究;假设分析.结果:(1)提出了农村建设用地市场自我培育、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部分对接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期未来集体建设用地的统一流转模式假设;(2)在划分土地储备三个典型阶段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时期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对土地储备各
目的:确定城镇化特征、农户特征与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分析改变城镇化特征对农地转出户的非农就业状态的影响.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结果:开阳县、萧山区与牡丹区3地扩大城镇化规模都无法进一步改善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状态;开阳县与萧山区改善城镇化城乡统筹质量都将减少农地转出户就业地时间距离、减少工作更换次数、增加非农业收入,牡丹区的农地转出户也可提高非农就业收入,减少就业地时间距离;
目的:通过研究耕地“质”、“量”折算系数,为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类型耕地问粮食生产能力的折算系数,利用功效系数法和加权指数法确定耕地不同适宜等问粮食生产能力的折算系数,综合得到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折算系数.结果:以嘉兴市为例计算得到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折算系数表.结论:以标准耕地面积为基准建立的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系数模型,克服了以往按标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