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城市建设项目交通评估技术方法与实践

来源 :2016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通道走廊、立交桥梁隧道等建设项目通常决定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和格局,影响着城市交通的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建设项目的交通评估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的评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乏建设后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无法及时检讨与反馈调整,二是建设前基于静态调查的模型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无法实时更新数据和参数,难以满足精细化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以浮动车GPS的平均车速、地磁检测的交通流量、视频监控的车流排队等作为模型输入或校核参数,建立精细化的交通仿真模型进行事前评估,并与事后基于道路交通指数的动态监测评估相结合,形成城市建设项目交通评估技术方法。案例应用表明,本方法可有效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有助于进一步精确地实现项目预期效果与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系统的复杂化不断增加,其潜在的灾害风险也呈递增趋势.既有社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且防灾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其御灾能力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需受到格外重
  针对丘陵城市的排水问题,融合国外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转变传统排水模式,提出以自然水系为主体,结合绿地、水渠等景观要素构建生态排水体系,并通过对地表径流的分析划分排水分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也在不断地完善,潜在的危机开始出现,灾难的频繁发生,给农村地区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的发展。由于天津地区的地貌和环境特征,导
会议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刚性城市规划向弹性城市规划转变的问题。首先对风险社会和弹性城市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对城市规划中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所涉及的防灾问题
会议
  文章结合山地自然灾害由“患”到“灾”,因“灾”成“难”的递进孕灾与影响机制,引入适应性思维,提出“从动”、“协动”、“能动”适应山地灾患环境、灾害影响与灾难冲击的
  四川藏区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带,城镇发展长期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保障四川藏区城镇进程中的防灾安全,以炉霍县新都镇为例,首先明确城镇防灾减灾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从固
会议
  苏州古城历经多年的保护成为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区域,古城保护与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决定了古城区交通矛盾日益复杂,交通决策亟需以交通模型为核心的定量化分析
准确的公共交通客流量数据是制定科学的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针对传统公共交通调查样本小,数据质量低等缺点,提出利用公交IC卡数据和GPS数据,建立了基于IC卡和G
道路运行模型是上海综合交通模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大数据的日益丰富,各类道路相关的大数据为模型的改进更新提供了更加可靠及多元化的数据依据.本次改进则依据车
  为支持出租汽车营运评价和行业规划,科学掌握其营运现状与特点,以深圳市1个典型工作日为例,研究浮动车数据挖掘在出租汽车营运特征研究中的应用。依托对浮动车数据的特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