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促进高密度城市通风的规划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中型城市近几十年逐步向高密度城市形态靠近,造成城市热岛(UHI)效应和风速下降.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控制城市内建筑形态的重要参数,为研究建筑密度(BDR)与容积率(FAR)分别对城市风速的影响,选择大连市中山广场为研究区,首先对研究区进行了现场风环境调查,为2017版PHOENICS CFD仿真工具提供了边界条件,再利用GIS将场地划分为50m×50m、100m×100m以及300m×300m三种网格形式,然后用MATLAB的图例比较法,将每个网格的平均风速转换为数值,再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100m×100m的网格下风速与建筑密度之间的反向趋势最为明显,建筑密度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49.表明控制建筑密度是促进高密度城市通风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次在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一定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建筑形态与风速的关系,例如通过流线型的建筑形体等来改善城市的风环境.最后,结合大连城市核心区的建筑特点,针对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心区,提出降低建筑密度、改善建筑形态等建设规划对策.
其他文献
绿色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对广东省工程建设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评价指标、技术支撑、过程管控等方面对广东绿色建设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评价指标的立体结构、技术开发的因地制宜原则、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思路等研究结论,有助于广东绿色建设体系的构建.
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大小与其室内热环境要求的水平密切相关.受地域气候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建筑室内实际热环境要求、热舒适度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本研究以建筑低能耗为目标,提出了对热舒适度进行分级评价的思路,依据影响热舒适度的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室内环境参数,建立了高等级、中等级、低等级和可容忍等级等四个级别的热舒适区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各等级热舒适度适宜的评
建筑师应通过合理的形体设计提升建筑性能;近年来曲面建筑形体日益增多,但在设计实践中,建筑师通常仅依靠视觉效果设计曲面形体,既没有研究也缺乏对曲面形体技术性能的关注.本研究着眼于曲面形体的性能问题,以办公建筑为例,实现了天然采光性能导向的曲面立面优化设计方法;而后定量分析了优化后曲面立面对办公建筑天然采光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合理的曲面立面能够显著提升办公建筑的天然采光性能,证明了建筑师在曲面形
提出了一套新型的三联供(供暖、供冷和热水)太阳能热泵系统,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提供能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编写了计算程序,对其在一建筑面积224m2节能住宅中的应用进行了全年模拟和运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建筑能源负荷为62kWh/(m2·年),其中供暖和热水共占68%.这些能源负荷中,太阳能(26m2的集热板)贡献了38%,热泵贡献了58%.建筑能耗(热泵功耗+生活热水辅助用电)为13.3kW
本文利用作者采集的成都市全年的风速、风向、PM10、PM2.5和NO2的逐时数据,分析了风速和风向对三种污染物日际变化的影响.
随着秋冬季节雾霾天气的盛行,防霾口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解现今城市居民防霾口罩的使用、选择情况,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地区市民及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市民对防霾口罩相关知识欠缺,缺乏有效地辨别口罩性能优劣的常识,对口罩的更换频次不高以至于无法达到应有的防护效果;12.22%的人群对防霾口罩无了解,34.44%的人群在雾霾天气下经常戴口罩,而82.22%的人群根据商家对口罩的性能介
室外气候直接影响了室内热舒适状况,分析气候特征可以提供建筑节能设计策略.本文使用了两种气候分析方法:迈欧尼列表法、温湿气候图法,针对成都地区的室外气候进行分析后得出该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策略.最后通过一个成都市一星级绿色建筑工程实例金牛万达广场对建筑节能设计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阐释.
本研究针对传统日照模拟软件的模拟环节与设计环节互相脱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显示、实时互动的日照模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参数化编程平台Grasshopper并应用Ladybug插件中的日照模拟模块,通过结合“气候数据导入—太阳轨迹分析”模块和“环境分析—建筑遮挡阴影”模块,能够在三维空间呈现方案日照模拟结果及其遮挡原因分析,并且可以在三维空间里进行实时互动调整.该方法解决了常用日照模拟软件无法三维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被列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其中典型建筑模型作为能耗模拟的基准对象,可用于评估各种技术的节能效果和潜力,对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政策制定和市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图纸统计为主,文献调查为辅”的方法,对100份珠三角地区2010年后的商业建筑的建筑概况、建筑构造和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珠三角地区新建商业建筑的典型模型.
中原地区主要城市均属于寒冷地区,具备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在城镇建设中围绕住宅建筑展开被动式超低能耗的问题研究对于改善住宅性能、控制建筑能耗具有迫切性.本文通过对住宅能耗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针对围护结构、建筑气密性、遮阳措施、高效设备等方面对节能技术进行梳理,阐述了适应中原地区地域气候和自然条件的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