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3年6月应用高频超声诊断12例经过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背部弹力纤维瘤的超声表现。采用东芝SSA-780 A及Aloka SSD prosoundα7型彩色多普勒成像仪,选用宽频或变频探头,探头频率为7~14MHz,选择浅表器官条件,嘱患者将肿物突出于皮肤表面时,探头直接至于背部肿物处,适当多涂些藕合剂,将图像放大,尽可能将近区图像显示清楚,依次观察皮肤、皮下组织、肌层、肿物、骨膜等,确定肿物的位置、测量大小、边界、观察内部回声、血流及与周围组织粘连等,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情况,注意与双侧对比扫查,宽景成像更利于观察肿物全貌。根据超声扫查结果,在体表标记出肿瘤的大小范围,手术全部完整切除,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没有真正的包膜,边界不清边界不清。手术后伤口无感染,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23个月,无肿瘤复发。病理均提示为弹力纤维瘤。超声显示大小范围5.2cm×3.5 cm×4.1cm~7.6cm×5.5 cm×6.2 cm。肿块均未显示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中强回声为主,部分可见条索样高低回声相间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块内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手术切除过程中见肿瘤没有真正的包膜,病变与胸筋膜、肋骨骨膜及肋间韧带紧密粘连,边界不清边界不清。手术后伤口无感染,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23个月,无肿瘤复发。病理均提示为弹力纤维瘤,镜下可见到粗大的弹力纤维、灶状的脂肪组织。结论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仅可以发现病变,更可清晰显示肿物的大小、形态、部位、血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根据其好发于肩胛下角区的典型部位,结合超声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对弹力纤维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超声还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肿瘤的毗邻关系,为手术安全、彻底切除和手术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