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土壤pH是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特征的综合反映,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土壤酸化已成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农业环境问题之一。我国90%的农田土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南方土壤酸化问题更为突出,且酸化面积与强度仍在加剧。我国南方地区是水稻主产区,担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而南方水稻可持续生产已受到土壤酸化的威胁。如何实现大面积酸化稻田的有效利用,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已有一些酸化土壤影响水稻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发育的研究,但真正在大田条件下开展的土壤酸化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尚少,同时水稻品种对土壤酸化响应的基因型差异罕见报道。为此,在湖南长沙地区以23个晚稻品种为材料,在普通稻田和酸化稻田上开展品比试验,筛选对酸性土壤敏感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材料与方法】以23个晚稻品种供试,分别在长沙县果园镇(普通稻田,pH6.48)和高桥镇(酸化稻田,pH4.42)开展大田试验。统一在果园镇试验田育秧,6月15日播种,7月15日移栽,株行距为20cm×20c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高桥镇试验田土壤碱解氮含量偏低,故在追肥时比果园镇多施复合肥(15-15-15)300kg/hm~2。两块田的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均同于一般大田。本试验以不同pH条件下的产量差异显著性作为耐酸性敏感类型划分的依据——表现极显著差异的品种为酸性敏感型品种,表现显著差异的品种为酸性中间型品种,表现不显著差异的品种为酸性迟钝型品种。【结果与分析】(1)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普通大田各品种产量在5226.6~9202.1kg/hm~2之间,酸化大田产量在3643.2~7714.8kg/hm~2之间;(2)与普通大田比较,酸化大田条件下岳优6135、华优18、金优284和Ⅱ优46产量提高,增幅分别为26.33%、4.74%、4.36%和3.24%;其他品种产量均下降,降幅在2.04%~56.79%之间,深优9586降幅最大,岳优9113、Ⅱ优3027、深优9588、五优308、丰优1167、丰源优227、T优272、准两优608、丰源优299和中9A/R9963降幅在1%~20%之间,五丰优T025、汕优432、中优288、农香18、荆楚优148、Ⅱ优6号、中9A/R10402和湘丰优103降幅在20%~40%之间。(3)根据产量变化的显著性,将各品种分为3种耐酸性类型,五丰优T025、荆楚优148、岳优6135、深优9586、湘丰优103、中优288、农香18、汕优432、Ⅱ优6号和中9A/R10402属酸性敏感型,五优308、准两优608、丰源优227、丰优1167、丰源优299、T优272、中9A/R9963属酸性中间型;岳优9113、金优284、深优9588、华优18、Ⅱ优46和Ⅱ优3027属酸性迟钝型。【结论】供试材料耐酸性差异显著,被划分为酸性敏感型、酸性中间型和酸性迟钝型等3种类型,其中酸性迟钝型品种可作为酸化稻田的适宜品种推广种植,而酸性敏感型品种可作为研究土壤酸化影响水稻产量形成与养分利用的试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