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如何在坚持现行土地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加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首要问题.为此本文对营口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该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两岸农业的供需体系长期以来即存在着许多异与同、竞与合的微妙关系,这些关系在两岸的政治隔阂下,一直维持某种程度的平衡,但在全球化及区域性贸易协议蔚为风潮之际,直航甚至可能成真的态势下,定将衍生显著的质变,并使两岸的农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与风险,因此,掌握其间的关键问题与来源,并拟具阶段性、竞争性、互补性及调和性的对策,共同面对国际潮流的挑战,是促使两岸农业互蒙其利、永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论述两岸农业
本文介绍两岸农业的议题,自从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方面宣布开放台湾多项农产品零关税销往大陆之后,即引发各界热烈讨论,以中国大陆的广大市场及进口优惠为诱因,似乎成为台湾农业找寻出路的重要指引。2006年4月国共两党举办“两岸经贸论坛”,农业仍是主要的中心议题,在会后宣布的15项政策措施,其中有高达7项是与农业相关的,包括增加准入的水果种类、蔬菜及水产品零关税、增设
租赁费用较低且存有刚性特征是现阶段农地租赁市场的主要特点,本文运用专有性及专用性原理对低地租现象做了初步解释.农地出租人对承租人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预期导致了农地转租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熟人社会"内部成员的隐性承诺,这种带有专有性特征的隐性承诺赋予了农地承租人较强的缔约谈判力,而为了避免农业专用投资受到出租人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威胁,承租人势必将谈判地位优势转化为对租赁剩余收益的控制,并最终形成了低
目前中国的农村治理正陷入困境:一方面,由于农户间的长期封闭的博弈结构被破坏,村民自治缺乏合作基础;另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显性合约根本就达不到大部分农村地区.新型的农村治理可能还得取决于农户之间的自愿合作.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博弈的跨市场化正逐渐消失,封闭的、长期的博弈结构也逐渐改变,农村原有的合作秩序正在崩溃.因此,此时推进以农户自愿合作为基础的农村治理与目前的形势背道而驰.
本文对影响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产业对政府教育投资的影响大于第二产业的影响;学生规模,特别是初中生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公共投资;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是县级政府中最核心的投资项目,不受其他政府开支影响;换农户投入的增加会引发政府投入的减少;地域区划也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投资带来影响.
农村地区得不到足够的能源供应是21世纪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如何推进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管理创新,显然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深入分析、总结了中国农村能源及生物质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内涵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据此就如何创新中国农村能源及生物质能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能源发展迅速,但以传统生物质能为主的农村能源开发利用迫切需要
本文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四县一市的250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基本依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参与式管理模式中的影响农户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因素除了农户家庭和生产等一些常见的特征变量外,还有农户所在社区的特征,如周围人参与管理的比例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广西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和障碍,本文试图从公共物品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广西存在的农村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公共卫生保障系统十分脆弱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包括保证供给、合理确定投向、拓宽供给渠道、提高使用效果等解决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可能选择.
中国农村贫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个人和家庭特征对贫困的影响相对较小(樊胜根等,2002).所以针对公共利益的公共投资对消除贫困和缩小地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投资也需要讲究效率.本文就是想以公共工程为例,来探讨农村公共产品的扶贫成本效率影响因素,试图构建一个评价方程,为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扶贫效率提供建议.
本文通过使用2005年全国5个省份100个村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固体垃圾处理服务①②投资的决定因素问题.我们运用Logistic模型,利用1998、2004共两年的面板数据较全面分析了村的相关社会经济特征和农村居民有关特征对农村固体垃圾处理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村的规模和居民居住的密集度这两个变量显著影响垃圾处理服务的供给;在工商业较发达的村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同时,在县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