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进行了较深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基础上,特别是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S)的术前和术后治疗研究,初步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OEMS方案。方法:回顾近十余年来课题组先后发表的论文,以及课题组尚未发表的研究结果;结合南开医院妇产科采用中西结合治疗EMS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积累的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曹保利教授继承前辈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的临床实践,初步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OEMS治疗方案建立的背景:综合分析EMS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依据盆腔痛、痛经、不孕育,妇科检查,影像检查等通常可以做出正确判断;腹腔镜手术仍是最好的首选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仍居重要地位;疼痛的治疗对策有限,不孕治疗颇为困难,且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拓展治疗模式,提高疗效,降低复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医学对EMS发病机制具有独特的认识,古代中医学家与现代研究都认为"血瘀"是其本质,活血化瘀是治疗EMS根本法则。"肾主生殖"、"肾为生殖之本"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EMS正是生殖、内分泌失常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遵循辩证和辨病相结合原则,依据盆腔包块,痛经、盆腔痛,不孕3大主要临床表现认为:中医学的痛经、不孕症、癥瘕与EMS相关密切的症型为肾虚和血瘀,OEMS更是如此。2.OEMS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痛经、慢陛盆腔痛及不孕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并随病变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症状的特征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痛经是EMS最具特点的典型症状;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EMS患者非经期经常出现的下腹或盆腔痛;性交痛为诊断EMS的有价值的症状之一;伴有不孕的EMS患者可高达40%。3.OEMS临床分型:妇产科学会将EMS分为四大类型,而卵巢是其最常侵袭的部位,各类型内异症常合并存在。依据OEMS的特点以及临床诊疗的实践经验将OEMS临床分为两型:单纯型卵巢OEMS;复合型卵巢OEMS。中医EMS辨证、诊断标准分型,包括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血瘀型、痰瘀互结型和气虚血瘀型。依据OEMS临床特点将其分为:痛经型OEMS;慢性盆腔痛型OEMS,(其与妇科多种疾病相关,但是OEMS伴有CPP则与临床复合型OEMS密切关联);不孕型OEMS叁种证型。4.0EMS临床治疗:A.OEMS药物治疗:以复方莪术散(compoud zedoray rhizome,CZR)为基础方,药物组成:三棱、莪术、淫羊藿、黄芪、元胡。痛经型OEMS加用活血止痛药:姜黄,乳香,没药等;慢性盆腔痛型OEMS加用活血破瘀药物:丹参,牛膝,蛰虫、桃仁等;不孕型OEMS患者辅以调经助孕药物:菟丝子、丹参,香附、红花,桃仁,益母草,鸡血藤等。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B.OEMS手术治疗:分成保守性手术、半保守性手术以及根治性手术。手术要点:1.恢复盆腔正常解剖结构2.彻底清除病灶3.避免损伤卵巢功能4.腹腔镜下子宫直肠窝的处理。5.手术后期治疗:按照OEMS药物治疗方法,以Ⅲ-Ⅳ期为重点,治疗2个疗程。停药后定期复诊。结论:形成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OEMS新方案。为建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