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块的液基细胞学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细胞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甲状腺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门诊及住院甲状腺肿块患者行细针穿刺,同时采用液基细胞学制片和传统手工制片两种方式,进行质量及诊断结果对比。结果:采用利普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Liqui-PREP,LPT)的涂片中,诊断性细胞数量明显多,背景清洁,消除了大部分红细胞干扰,细胞呈单层平铺,分布均匀,细胞核显示更清晰,甲状腺癌的阳性诊断率6.67%(12/180),传统涂片3.9%(7/180)。结论: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能明显提高标本质量和甲状腺癌的阳性诊断率,显示更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通过对宫颈细胞学诊断的历史回顾,传统的制片方法和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及TBS描述性诊断,当前国内外开展的情况及其利弊,提出医疗单位引进时应注意的问题,对Bethesda系统给予评价和介绍,强调中国细胞诊断学专业应规范诊断标准、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及整合资源。
膀胱肿瘤如提早发现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且其复发率极高,因此膀胱肿瘤的筛查和复发检测十分重要。尿细胞学是膀胱肿瘤诊断诸多检查方法之一,然而其对于低级别的膀胱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不高,改进传统的细胞学检查、探索高效的肿瘤标志物及可靠的联合试验是提高膀胱肿瘤诊断效率的可行方法。
本研究的宗旨在于利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明确宫颈局部HPV Ll蛋白表象与宫颈不典型增生病变愈后的必然关联性,依此找到一种可靠的宫颈不典型增生病变愈后的标志物。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38例妇科病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6538例TCT检查中阳性率为3.04%(199/6538),阳性涂片与病理活检结果总符合率为53.4%。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提高了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并能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目的:探讨HPVL1核衣壳蛋白在宫颈液基细胞ASC病变中表达的意义及与HPV分型的关系,以利指导临床处理。方法:对110例的液基细胞学标本,其中30例ASC,4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及11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CC),用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其HPV L1核衣壳蛋白的表达:同时用HPV—DNA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液基细
在临床应用中,通常将除急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及特异性淋巴结炎以外的淋巴结非特异性炎性及炎性增生性病变统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针吸细胞病理学以往通常将其分为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及慢性淋巴结炎两大类型。临床上,大部分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和病程较长的慢性淋巴结炎的病人,通常做了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而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者较少。
目的:总结细针穿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体会。方法:对1013例甲状腺疾病的细胞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疾病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甲状腺肿(包括毒性和非毒性)最为多见,占59.7%,其次为桥本氏病,而甲状腺癌较少见,且多发病于中年人;甲状腺癌细胞学诊断阳性符合率达100%。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目的:在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中对应用改进普通涂片操作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优越性进行评价。方法:应用细针穿刺抽吸标本部分标本用于改进普通涂片,剩余标本注入保存液内,经处理制成涂片。两种方法的涂片经95%乙醇固定,H—E染色,光镜观察,可疑涂片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TCT和改进普通涂片比较无明显区别,诊断敏感性基本相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应用TCT对淋巴结穿刺
本文以1例患者为例,对腹腔积液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检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分析了腹水细胞核的形态特征。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制片技术(TCT)与传统涂片法在胸腹水恶性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84例胸腹水作回顾性分析,比较TCT与传统涂片两种方法的细胞学诊断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涂片整体质量对比:传统涂片上细胞数量少,分散或堆积重叠,背景杂质较多,但细胞有良好的排列方式,对于判断肿瘤细胞来源有较高的价值。TCT液基涂片上细胞分布均匀、数量多、形态保存完整且涂片背景清晰,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