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公交与交通稳静化

来源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小汽车的使用对居住区的生活环境和交通安全的影响日渐严重。在交通稳静化的理念下大力发展居住区公交,在满足居民交通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交通稳静化的目标。本文重点研究了公交在交通稳静化中的功能和作用、居住区公交服务的运营组织模式、车辆和布设道路要求以及场站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对公交车与其它道路稳静化措施的兼容性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多,停车问题日趋严峻,在旧居住区更为严重。本文根据对国内多个城市旧居住区的调研和居民交通意愿调查,分析了旧居住区停车设施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旧居住区情况和居民意愿,提出了对停车设施进行改造的措施。
在回顾已有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既有居住区停车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了既有居住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与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的区别。在既有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中引入了城市机动化水平、区位和既有居住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三个因素,最终形成基于停车生成率法的既有居住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方法。并以重庆市的既有居住区为例,运用这一方法对其泊位需求进行预测,得到该既有居住区的泊位需求数量。
测试了4种不同防腐涂料的耐人工老化性能,通过中性盐雾试验测试了每种防腐涂料老化前、后及人为划叉破坏处理后的耐腐蚀性能。通过试验表明老化后防腐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明显减弱;有缺陷的防腐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大大降低。对于既有钢结构表面的防腐涂层可以通过测试其色差、光泽、粉化及涂层的缺陷进行评价。
国务院新闻办于近期举行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闻发布会,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目前我国将有130亿平方米的已建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超过21.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的建筑16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5.6亿平方米。”我国城市既有建筑面积达76亿m2以上,大量的既有建筑在我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以及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都需要采暖,而采暖燃煤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大
组合结构加固技术具有施工便捷、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我国桥梁建设及旧桥改造加固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某工程实例,介绍组合结构加固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固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运用组合结构加固技术服务于旧桥改造加固,可有效保证新旧结构共同工作,大幅提高结构承载力,从而达到桥梁荷载提级,提高运营能力的目的,为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改造加固提供一种新思路。
本文以北京地铁复兴门站为例,提出了地铁换乘站改造中人员安全疏散评价的基本方法。通过现场观测采样和数据统计,来确定人员安全疏散评价中的疏散人数、步行速度和通行人流量。利用STEPS软件对复兴门站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得出了制约人员疏散速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疏散组织改造意见。
对目前既有建筑供热系统的改造过程中末端系统的形式进行了总结,按照特点对既有公共建筑和既有民用住宅建筑分别提出了系统方案设计和运行上的模式和策略,结合《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中明确的我国现阶段可使用四种计量模式,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每一种形式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造意见并提出了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调研与测试对北方地区既有住宅建筑供能系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调研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能耗情况、围护结构热工特性以及能耗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情况等。通过对调研测试结果的分析,找到了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且评估了其节能潜力,最终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节能措施。
本文研究了适合北方地区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供能系统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构建包含经济性、节能性、安全性、环保性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通过比较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和现有评估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对评价体系中有关公共建筑供能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提炼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来源与依据。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群体专家决策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既有居住区动静态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目的是了解老旧小区的各项交通设施现状,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必要性进行评价,以及交通改善的效果,从而为最终的改造决策提供参考。本文构建了该指标体系,其中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34个评分细则。该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的权重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结合其具体的数据、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具体打分方法采用了专家打分与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意愿调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