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大涡模拟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本文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有限宽度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的流动特性。研究发现:两道唇罩激波会迫使压缩面边界层分离,这种分离现象具有显著的非定常特性,分离包经历了两个独立的分离包,两个分离包合并形成更大尺度的分离包,然后分离包再脱落成两个小分离包的过程。唇罩激波和侧壁边界层相干,使得唇罩激波在侧壁附近变形,使得边界层分离形成锥形旋涡,在旋涡作用下形成下洗气流。由于这两种边界层相干现象同时存在使得流动呈现出显著的三维特征,在侧壁下洗气流作用下会改善角区分离,使得分离包形态呈现出沿着展向逐渐减小的趋势。
其他文献
水滴碰撞普遍存在于冰风洞内喷嘴喷雾的过程中,会影响喷雾的水滴尺寸与速度分布,为了了解水滴的碰撞特性,针对双水滴的正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型的建立与计算,通过VOF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水滴碰撞过程中气液界面进行捕捉,并采用具有高精度的CICSAM方案对体积分数进行离散,同时结合微小时间步长达到了快速,准确地计算收敛。通过对等直径与不等直径双水滴正碰现象的计算,得到了不同韦伯数下水滴
冲击射流技术是一项传热系数较高的换热技术。在实际工程之中应用较多,因此研究人员针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应用间接测量技术与瞬态测量方法来研究Re,倾斜角度等参数对冲击射流传热系数影响则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各个参数对冲击射流换热性能的影响。
开展撞击液滴在固体表面的运动特性研究,对飞机表面被动结冰防护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讨论了液滴撞击分级粗糙结构超疏水表面过程中的运动特性。以Ti6A14V为基体经过喷砂处理形成微米级粗糙结构,然后在1M的低浓度NaOH溶液中水热生长一层一维纳米线,构建出微/纳米复合粗糙结构并氟化修饰获得超疏水表面。
以商用软件fluent为基础,对其UDF(Use Define Function)模块进行功能拓展,对单个水滴及多喷嘴下结冰云雾沿风洞轴向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空气参数和喷嘴出口条件下单个水滴温度、速度、直径的沿程变化及多喷嘴下结冰云雾在风洞不同横截面上的液态水含量。计算结果表明,风洞流道中水滴沿程参数变化,表现出很强的随直径变化的特点。水滴的温度和速度对空气均具有良好的跟随性,即使对于差
基于可模拟高空含有过冷水滴空气流场的小型结冰风洞,设计并建立结冰过程与剪切粘附力测量一体化的试验平台,避免了试验环境变化对剪切粘附力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实现了冰层与基质界面剪切粘附力的实时测量。采用本文的剪切粘附力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结冰温度、水滴平均容积直径、基质表面粗糙度、基质材料条件下试验件表面的冰层冻结试验以及冰层与基质界面剪切粘附力测量试验。结果 表明,冰层与基质界面的剪切粘附力随温度的
超音速扩压管流动在气动喷嘴、真空引射器等气动元件,超音速风洞等工程应用中广泛出现。在超音速扩压管中,经常表现出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激波反射等复杂的流动现象。研究发现,超音速扩压管流动可以分成两个稳定的流动状态,即扩压段启动状态与扩压段不启动状态。在这两个稳定流动状态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流动状态。在过渡流动状态下,扩压管内的超音速流动表现出周期性的震荡现象。
并联凹腔稳焰的超声速单边扩张燃烧室中存在着一种以分离区不稳定为特征的非稳态燃烧.本文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Ma6条件(隔离段来流马赫数3.46,总温1430K)下燃烧不稳定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解耦分析,并对典型工况开展实验验证.研究表明,火焰不是本文中燃烧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释热形成的反压才是该现象的主因.低当量比工况下反压较小,流场的非稳态机制由射流和凹腔共同主导;中高当量比工况下反压较大,
超声速降落伞是火星探测计划中的有效减速手段,然而超声速流场中舱体尾流与伞前激波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其对降落伞的阻力性能和稳定性能造成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求解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针对超声速降落伞系统绕流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解析超声速流场中复杂流动现象的流动物理,分析降落伞设计参数如拖拽距离参数和舱伞直径比对于伞体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随着拖拽距离参数的增大,降落伞系统周围的复杂非
本文针对高超声速典型飞行器HTV-2控制翼诱导的层流分离流动开展了研究工作。数值模拟了在飞行器前体影响下控制翼诱导的层流分离流动,分析了前体形状对控制翼诱导分离的影响作用,发现其分离形态呈扁长尖形,分离区内存在一对反向对称旋涡;获得了分离流动随控制翼偏转角的变化规律,并对控制翼诱导初始分离角进行了判断,发现即使在5°偏转角情况下依然存在流动分离,该现象与以往针对平板/三维楔层流分离流动初始分离角的
文章基于Ma2.7的二维对称拉瓦尔喷管流动试验结果,展示了超声速风洞喷管起动过程中的流场结构变化情况.在试验过程中,固定喷管喉道出口面积比,改变喷管进出口压比,使喷管起动激波从喉道发展到喷管出口处,逐渐过渡到设计工况.在起动激波向下游发展过程中,喷管内流动经历了教科书上给出的理论过程:喉道正激波、扩张段内正激波、扩张段内斜激波、喷管出口马赫反射、喷管出口规则反射、设计工况等,但每一个过程与理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