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桥水库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效果初步分析

来源 :2003年第一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ai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于桥水库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后的防渗效果,通过选定河段与断面测管水压与渗流量的变化与对比,说明防渗墙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其他文献
北京市北环水系转河段工程是一项集水利、环境、绿化景观于一身的综合性工程,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使河道的功能趋于多元化——防洪、排水、通航、休闲.是一条建筑景观概念设计先于水工设计的河道,开创了水工设计的新思路.
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拟采用迷宫堰作为溢洪道流堰,为经济合理的确定迷宫堰各项技术参数,选定泄流能力最大的迷宫堰平面布置形式,对四宫梯形、五宫梯形、四宫曲线型三种迷宫堰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本文通过这次水工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迷宫堰这一国内新引起的溢流堰型的泄流能力,并与陈家院水库迷宫堰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本文介绍了非牛顿流体不同于牛顿流体的一些异常特性和本构关系.实验观察表明,非牛顿流体存在剪切稀化、爬杆、射流鼓胀及无管虹吸等现象.根据非牛顿流体的表现粘度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时变性与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又可分为:宾汉流体、伪塑性流体、膨胀性流体及卡森流体等.时变性非牛顿流体又可分为触变性流体、流凝性流体及粘弹性流体.对于不同的非牛顿流体,相应的本构方程各异.
抛投料稳定问题是大江大河中截流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结合三峡工程三期截流模型试验成果,对高落差、大流速情况下抛投体的稳定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参考.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拟采用设盖板的竖井式进/出水口,整体物理模型试验表明,抽水工况拦污栅处出口底部产生反向流速.为探讨出口底部反向流速的成因,克服三维物理模型试验难于可视的缺点,设计了二元切片水流模型,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设盖板的竖井式进/出水口的竖井扩散段的椭圆曲线设计较好,水流在此段将不发生分离;由于盖板的作用,水流由竖向运动转为水平运动时,水流亦不发生
目前,对高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小底坡长明流泄洪洞,采用常规的平面掺气坎难以取得理想的掺气效果.本文在大尺寸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竖向、纵向及横向三维均连续变化的V型掺气坎,并对比分析了掺气坎V型体型的变化对掺气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空间三维连续变动的V型坎较一般掺气坎在上述特点的泄洪洞中能形成稳定的空腔形态、减小空腔回水并提高挟气量.本文最后对V型坎的掺气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其良好的
为了借鉴他国水资源管理经验,有效地解决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美国弗罗里达州坦帕湾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和供水管理策略,对该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海水谈化和废水利用的情况作了详细分析.该地区从以地下水为主的供水方式,改变为地表、地下、海水淡化各1/3的供水策略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针对我国的客观背景,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城市供水的挖潜途径,雨水直接回收和中水利用是两个有效方式,沿海地区则应对海水谈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日益明显.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成为缓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的先进技术及研究成果,同时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雨水利用处于初级阶段,雨水收集,雨水贮留,雨水渗透等技术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且雨水利用在不同城市存在差异.针对以上状况,本文提出了城市雨水利用的建议.
通过水工整体模型,对拉萨市拉萨河城区中段防洪工程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及城区中段河道内太阳、仙足两岛的开发对防洪及河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防洪工程布置方案没有改变现有河势,但设计方案在太阳、仙足两岛下游左岸滩地上筑堤,占用了部分行洪面积,致使大流量下两岛下游河道水位有所抬升,增加了防洪难度;太阳、仙足两岛的开发改变了拉萨河部分区域的河势,使纪念碑段形成险工,并抬高了两岛区域河道水位.
陡坡弯道急流产生的折冲水流会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后果,采用悬栅、悬板栅"消、导"结合较好地解决了陡坡弯道急流冲击波的控制问题.本文用多普勒激光测速系统对不同悬栅形式的附近流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悬栅的消能效果.比较了矩形栅条和工字钢栅条的优劣,并得出了栅条在陡槽上的最小间距和水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