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饲养对猪运动时间、肌纤维形态、MSTN蛋白表达影响

来源 :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Fermentation bed breeding,FB)以及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模式(Conventional breeding,CB)下,猪群运动时间差异,以及由此差异造成的对猪生产性能、肌纤维形态、MSTN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FB 条件下,猪只运动时间占总时间比率较CB 显著增加82.6%(P<0.05);生产性能上,FB 与CB 饲养效果相比,平均增重与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0.50%与11.72%,差异显著(P<0.05);FB 条件下猪臀部肌纤维束变粗,且与CB 相比,肌纤维直径增加4.9%(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内源性MSTN 蛋白在CB 条件下,猪臀肌中的阳性比例较高,FB 条件下,猪臀肌中内源性MSTN 蛋白显著减少(P<0.05).
其他文献
[目的为探究发酵床结合网床养鸭模式在舍内环境控制的优势。[方法]比较分析了发酵床平养、网床架养和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3 种养殖模式对鸭舍内空气环境质量以及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超长种鸭舍不同季节纵向不同距离室内空气环境因子、细菌气溶胶和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选择纵向120m 长种鸭舍,在离进风口0 m、30 m、60 m、90 m 和120 m 处检测空气流速、温度、湿度、氨气和二氧化碳、气载总菌浓度、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和气载沙门氏菌浓度以及种鸭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
本试验通过采用低噪声的机械投料与人工投料饲喂,比较两种饲喂方式产生的噪声对种鸽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两种投料方式饲喂期产生的噪声差异不显著(P>0.05).(2)噪声对不同日龄乳鸽体重变化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两种投料方式产生的噪声对种鸽的产蛋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机械投料组受精数和出雏数较人工投料组极显著高(P<0.01),死无精数较人工投料组极显著
本试验旨在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饲粮中不同稻壳替代水平对19~28 日龄扬州鹅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19 日龄扬州公鹅260 只,随机分成4 组,每组5 个重复,每个重复13 只。
本研究旨在探明miRNA-34 基因家族(miRNA-34s)系统进化历程及其在鹅生殖周期内的表达变化规律.通过文献和miRBase 检索脊椎动物的miRNA-34s 序列,利用Ensembl 数据库信息,确定了miRNA-34s 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采用MEGA 6.0 构建了miRNA-34s 的系统进化树;并利用RT-qPCR 检测了鹅卵巢组织miRNA-34s 在生殖周期内的表达变化.
凤头白鸭是通过将凤头性状导入连城白鸭所育成的一个新群体,为了比较育成后的凤头白鸭与连城白鸭种质性能特性差异,本研究分别对两个群体的体型外貌,生长发育性能和屠宰性能等指标进行了观察与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凤头白鸭与连城白鸭均呈白羽,凤头白鸭凤头性状明显,表现为一撮球状凸起,经解剖,凤头白鸭脑部背侧留有一块多余的结缔组织;生长发育饲养试验结果表明,8 周龄前凤头白鸭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连城白鸭略快,10 周
羽绒性状作为鹅的一种重要经济性状,其产量和价值主要取决于毛囊发育和黑色素沉积。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和HE 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多巴染色观察比较了罗曼鹅与马岗鹅两种羽绒价值不同鹅品种的毛囊大小及黑色素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初生时两种鹅的皮肤均有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分布,且初级毛囊周围竖毛肌及腺体组织丰富。
人们对养猪场的养殖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发生及其传播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对气载金葡菌的耐药基因的传播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为此,我们从六个养猪场的猪只的粪便、猪舍内、外环境空气样品中分离到样品中分离到149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15 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调查,并对其进行REP-PCR 溯源鉴定。选择同源性为100%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及传播调查。
本试验利用猪多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Procarta Immunoassay Kits)对35 日龄梅山猪血液中部分重要细胞因子(IFN-α、IFN-γ、IL-2、IL-6、IL-10、IL-12)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梅山猪各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互关系,并比较梅山猪和大白猪之间部分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乳化剂对肉鸽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两个部分,不同乳化剂添加水平对种鸽产蛋性能、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及对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两组试验均随机分为5 个组(A、B、C、D、E 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400、600、800 g/t的乳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