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国宴用瓷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

来源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陶瓷创作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在大型国宴餐具中采用中国传统手工成型和手绘的作品。中国手工餐具瓷质莹润、声音如磐、画面灵动、手感饱满等诸多的美感是西方工业化的模具制作和贴花纸方法完全无法相比的。这样的创作是对自己进行的挑战,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探源和实践。以圆证和,这个概念在此次国宴餐具作品的形态与意识上进行了充分融合。一场双边或多边会谈的最基本要素即是一个“和”。这次把“和”的意蕴提取出来,就是做到在每件作品的造型、纹饰图案、触觉视觉上一切以“圆”出发,并去证得“和”文化的特质,使“和”的气息传递给每一位往临国宴的重要领导人,体现出中国文化重视内敛之美的精神品质。把空间留出来,是对于餐饮文化的一种尊重。以前,人们往往会在国宴陶瓷餐具作品中过度去表现自己的画面内容,有的甚至把画面延伸到餐具中间去了,这直接影响到菜品应有的位置与菜品的美。尊重,本来就是一种美,失去了尊重就失去了美。所以,一定要具备这种基本的礼仪之美,这应是文明世界的尺度和导向。
其他文献
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列入最佳生态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广东历史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联系世界各国,丝绸之路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特征明显,而广东蚕茧种植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中国的四大蚕茧产区之一;明代桑基鱼塘已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珠江三角洲早在汉代已有种桑;而广东丝绸对外贸易历史一直长盛不衰,丝绸早在汉代就从广东出海,成为中外商贸交流的重要物品;近代民族资
振兴湖州丝绸必须是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发展,政产学研合力助推。湖州丝绸除了充分发掘现有文化资源,夯实产业基础之外,还要有创新举措,产业方向必须是国际化高新化;转型途径是四个加,即产业十文旅、产业+时尚、产业+生态、产业+社区。
优秀的文化,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底蕴,具有极强的感召力。文化创意可以渗透到每个行业。传承宋锦文化,融合刺绣、绎丝等其他丝绸文化,借鉴馆藏传统文化与西方时尚文化,有利于提升品牌价值与产业延伸开发。从单一的宋锦丝绸面料,发展至今形成面料服饰、手袋箱包、时尚家纺、室内装饰、汽车内饰、定制礼品、工艺制品等多元化跨界渗透的趋势,这就是文化引领产业的力量。
从2016年12月接到推荐高校预通知至今,学校与学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力配合,为研培工作的顺利开班保驾护航。负责研培具体事务工作的团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如主要负责的教师每周碰头开研讨会,商议讨论工作思路、师资力量、课程安排及研修中具体的细节事务;主要负责的教师对相关的兄弟院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研,并认真参加文化部非遗司、省厅组织的各项工作会议和研修:授课教师队伍进行的课程体
传统技艺是由祖先经过一代代积淀流传至今的,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技术,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在以"丝绸之府"著称的湖州,传统技艺中绫绢的织造更以其精湛的技艺享誉海内外.尤其是双林镇,所产绫绢薄如婵翼、轻如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著称,被誉为"东方丝织工艺之花".本文从生产性保护与生活传承这一视角出发,以国家级传承人周康明的生产实践为例,分析在当下如何更好地延续这一古老技艺,并
偶数纬绞经织物是的中国古代优秀丝织物品种之一,其工艺独特、风格鲜明,但在历史上昙花一现,早已失传.文章以偶数纬绞经织物特殊的绉效应为切入点,追溯织物历史,再现这种织物的独特魅力;利用织物组织学观点解读其特殊的绉效应;针对织物自身特点探索其在现代纺织面料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的丝绸扎染技艺,渗透着浓浓的民族文化精神,显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和智慧.通过开发《丝绸扎染》校本课程,探究、展示、体验,让孩子们能深入民族文化,深入时代,"亲眼目睹"、"身临其境",体验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心态、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点点滴滴地融入于学生的血液之中.本课题着重把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开发《丝绸扎染》校本课程,
课题组在开展基于小学生美术创新力的丝绸扎染活态传承之有效性研究时,主要关注了美术创新教学活动的以下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对丝绸扎染接纳过程——在小学低段年级中通过认知迁移引导达成对丝绸扎染活态传承的创新准备"、"引导学生对丝绸扎染认同过程——在小学中段年级中通过发散思维的引导完成对丝绸扎染活态传承的创新酝酿"、"引导学生对丝绸扎染自由运用——在小学高段年级中通过具有学校特质的扎染作品创作实现对丝绸扎
历史上,绫绢盛产于江南尤其是苏浙环太湖流域并行销海内外;而今,硕果仅存的则只有浙江湖州.绫绢的传统用途人们所熟知的是装裱书画和代纸作画及制作工艺品.但湖州绫绢亦可作服饰面料,如果与新技术相结合,绫绢用于服饰面料则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从而在新的意义上重现湖州绫绢的辉煌.
《茶经》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2009年后经多位专家论述、认定,2015年湖州经纪念陆羽《茶经》定稿传世1235周年研讨会和2016年第14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进一步研讨,深入论定.以陆羽《茶经》于湖州写作、修改定稿为代表形成湖州古今的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区别于其他地市茶文化的独特标志.湖州市县区、有关部门和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深入研究陆羽《茶经》、大力提升湖州茶产业、接轨"一带一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