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Kümmell's病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mf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在治疗Kümmells 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Kümmells 病患者共25例.记录手术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采用VAS、ODI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情况;计算伤椎术前后相对高度,并观察局部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静脉渗漏及椎体周围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6.7±1.5月;术中透视次数10-27次,平均14.7±4.3次;骨水泥用量5.0-8.5ml,平均6.2±1.0ml.术后2d、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2d与末次随访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相对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末次随访时,两者较术后2d无统计学差异(P>0.05)5例患者术中出现骨水泥椎体周围渗漏,未出现静脉渗漏、椎管内渗漏及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率为20.0%.5例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行特殊处理;至末次随访,手术椎体未再发生骨折及塌陷,未发现骨水泥移位等不良现象.结论:经弯角穿刺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Kümmells 病安全,有效,且技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平缓.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创伤后遗下肢残缺畸形的临床特征,性质与类别,探讨以Ilizarov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骨外固定技术在创伤后遗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78.5.25——2015.6.30,秦泗河矫形骨科共治疗下肢创伤后遗症(包括骨不连、骨感染骨髓炎、骨缺损,残缺畸形)556例,其中男351例,女215例,年龄3岁-71岁,平均年龄26.3岁,左侧282例,右侧240例,双侧4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94例,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atzker type Ⅳ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volvingposteromedial plane managed by combined lateral peripatellar and posteromedial
目的:本研究运用一种新的方法-前柱轴位透视法来研究髋臼前柱的最大螺钉直径,并验证前柱轴位片在协助置入经皮前柱拉力螺钉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了58例正常的骨盆C T原始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和Geomagic Studio软件重建出删除了内三角面片的左半骨盆三维模型。
目的:评价对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急性内侧半月板损伤后使用关节镜治疗的疗效及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中主要针对急性内侧半月板损伤的老年患者,同时患者有因为半月板损伤而导致的症状,符合条件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了2年的随访,一共有98名患者,记录的数据信息有体重指数BMI,症状持续时间,下肢力线,半月板损伤的类型,软骨损伤情况,髌股关节的退变,外侧半月板情况,交叉韧带情况,关节内是否有其它病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dvantages of percutaneous fixation of anteriorcolumn acetabular fracture with "hammering technique".
目的 评价自体椎骨作为常规骨填充材料在ACDFI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2013年1月1日-2014年7月1日在我科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需要行颈椎前路手术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自体椎骨组(A)和自体髂骨组(B)两组,所有患者术前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不适伴一侧上肢的放射性疼痛及麻木,其中男性36例,平均年龄28-64岁,女性32例,平均年龄25-62岁。
目的:探讨和评价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内外固定与肘内外翻畸形的关联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6例,随机对照观察比较,评价手法复位内外固定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对肘内外翻畸形控制有效优良率达98%以上。结论:简便有效,痛苦少,恢复快畸形率明显下降,是目前治疗的理想方法。
目的 颈性眩晕这一即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又无基础实验依据的临床诊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基层医生已成滥化现象。规范颈性眩晕的诊断,减少和防止已被淘汰的椎基底动脉这一传统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Quadrant工作通道联合Zero-P技术在单节段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共对29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在Quadrant工作通道下联合Zero-P技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起我院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以实行前一年内(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骨科病人(病种不限)48例为对照组,以实施后一年内(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骨科病人(病种不限)48例为实验组,对实验组病人实行护士按层级分组固定分管患者,全面负责患者病情观察,治疗、护理、检查、病历书写、健康宣教、功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