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大平板超声磨削系统及精密表面成形机理

来源 :2007全国机械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zaizh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陶瓷材料硬度高、脆性大,成形加工比较困难,尤其是大型结构陶瓷加工低效低质等加工难题,提出了适合纳米陶瓷大平板的超声复合磨削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精密磨床加工主轴的改造,采用在工件上直接施振的方式,实现了纳米陶瓷大平板平面的精密加工。理论分析表明超声复合加工可获得椭圆形加工轨迹,SEM照片表明超声磨削纳米氧化锆陶瓷表面质量明显优于普通的金刚石砂轮磨削,且前者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加工痕迹。
其他文献
阐述了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等主要非金属矿粉体近几年的消费量和消费特点。比较了不同矿物粉体消费结构的变化,预测了造纸矿物粉体材料的主要研发方向及市场前景。指出2010年中国纸张产量将达到7 500万t,矿物粉体消费超过660万t,功能性矿物粉体材料和新矿种的开发利用受到造纸业和非矿加工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钢箱梁正交异性U肋板单元在焊接过程中采用反变形技术来控制焊接变形的一种方法。通过双向反变形胎架在板纵、横两个方向采用反变形工艺,并根据U肋的布局特征选取最佳施焊顺序,利用U肋多头门式焊机进行施焊。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双向反变形控制施焊的大型U肋板,焊后无需进行火工矫正,就能达到较高的平整度要求。
介绍了轧机系统的组成和轧机系统动态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针对单机架四辊轧机系统提出了一种轧机整体动态建模思路,包括开卷机、卷取机、液压压下系统、张力形成系统等,研究轧制过程动态特性并进行仿真,建立控制模型,并针对建模特点,采用鲁棒H8控制理论进行控制器设计。最后针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提出今后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提出在协同环境下,对国内外加工中心,进行现场跟踪试验,采集和积累大量的现场故障信息。通过数学建模、参数估计和拟合优度检验等理论分析,分别得出国内外加工中心寿命分布模型,由此评估出国内外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和差距。分布模型表明,国产机床的大量早期故障没有在主机厂消除,而是带到用户中,从而发现国产机床可靠性明显低于国外产品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国产数控机床可靠性指明了方向。
Ti6AI4V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切削效率低、刀具磨损严重,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是提高加工效率和刀具寿命的重要基础问题。利用一种摩擦磨损试验的新方法对两种硬质合金材料和Ti6AI4V,在速度50-250m/min下进行了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摩擦区域的的温度进行了测量,并测量了硬质合金的磨损量。最后,对硬质合金试样的磨损量、磨损形态及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硬质合金的主要磨损机理
以轻型载货汽车离合器为例,根据设计要求和特点,建立了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在保证可靠传递发动机转矩条件下,使其结构尺寸最小,并运用MATLAB优优化工具箱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运用Pro/E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并对实体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可缩短设计周期、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
苯酐切换冷凝器为德国进口设备,在使用中多次发生事故。管板上的管孔为椭圆形,机械加工实现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分析,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在加工中心上实现了管板的数控加工,从而实现了国产化制造。对加工中心加工椭圆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选择合适的铣刀提高了加工效率。针对加工中心性能低的情况,对数控系统进行了改进,用普通微机作为编程机,采用Quick BAsIc语言编程,直接计算铣刀的坐标点
与传统监测技术相比,利用声发射(A~oustic Emission,简称AE)技术监测磨削过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等优点。本文对磨削加工过程声发射监测原理进行了介绍,介绍了磨削加工声发射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应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7.0构建了的磨削加工过程声发射监测系统。试验表明,声发射信号随着主轴转速的提高、AE传感器安装位置与磨削区距离的缩小、磨削深度的增大以及砂轮与工件之间距
采用有和无PVD TiAIN涂层涂覆的细晶硬质合金铣刀对35CrMoSiV合金钢进行了干式端面铣削试验。测量了有无涂层情况下铣刀后刀面径向磨损量和加工槽的表面粗糙度,通过光学显徼镜观察了切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能谱(EDX)分析了后刀面的磨损形态。研究结果表明:TiAIN涂层明显提高了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性能;硬质合金刀具后刀面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涂层损伤是粘着磨损、
现有的网格QoS(Quality of Service)研究(包括QoS建模、QoS测量与评估、基于QoS的调度等)主要集中在网格性能QoS属性上,而忽视了Trust-QoS属性或研究不足,且其研究角度忽视了网格系统结构的试图、QOS生命周期管理等角度。本文从制造网格(MallufacturingGrid,MGrid)系统的不同构成视图、QoS生命周期管理、QoS属性参数三个角度出发,结合MG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