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砷矿渣现场处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应急救援措施探讨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含砷矿渣现场处置中重大危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提高砷化氢中毒事件医学应急能力.方法:通过典型现场状况调查结果,以及情景模拟,1#渣堆废渣转运过程可有额外砷化氢释放量及作业人员暴露.结果:1#渣堆废渣转运过程砷、砷化氢、硫化氢中毒风险增加,要开展相应的装备技术及能力储备,制定应急预案提升医学应急能力.结论:含砷矿渣处置是一项职业危害风险较高的作业,分析含砷矿渣危害源状况,开展作业人员及周边人群暴露评估,有目标的建立环境监测是此项作业启动前提,才能有效应对可能事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减轻染矽尘小鼠肺泡炎的机制.方法:取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只,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通过三系分化诱导实验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取同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二氧化硅(SiO2)组和BMSCs移植组,每组15只.经气管软骨间隙,对照组小鼠予一次性注射0.90%氯化钠溶液20.0μL;SiO2组和BMSCs移植组小鼠先予一次性注射质量浓
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发现小鼠矽肺纤维化组织中miR-489表达显著下调,本次主要研究上调miR-489是否能阻止矽尘诱导的肺纤维化进程,同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经气管一次灌注SiO2粉尘悬液方法建立小鼠矽肺模型,同时首次经气管、染尘后7、14和21d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予miR-489agomir建立染尘小鼠miR-489上调模型,28d后分析肺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标志物、lncRNA CHR
目的:分析尘肺大阴影毛刺样改变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大阴影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62例均具大阴影的已诊断叁期尘肺中,选出其中22例有尘肺大阴影伴影的胸片及CT进行分析,总结大阴影伴影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胸片表现:毛刺样改变表现为大阴影边缘细长均匀密集须状阴影,阴影在侧胸壁侧接近平行走形(图).毛刺样改变位于大阴影侧胸壁侧者22例,合并纵膈侧者有4例,合并足侧者有2例,合并胸骨侧者16例,合并头侧并
目的:总结分析本课题组硬金属肺病的诊断标准研制过程和体会.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系统了解该疾病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治进展及国外诊断标准研究概况;汇总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病例,回顾调查国内山东、江苏、湖南收治并确诊的病例,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调查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对生产环境进行现场检测,对接触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筛查生物样本标志物.结果:提出硬金属肺病的诊断标准草稿,广泛征求意见,撰写文献综述.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对矽尘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探讨英夫利西治疗肺纤维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干预组(n=16):气管内一次性注入50mg二氧化硅粉尘,建模后2-6d给予15mg/kg英夫利西皮下注射;染尘组(n=16):同样方法建模,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对照组(n=16):等量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和皮下注射.各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煤工尘肺大阴影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场超导磁共振仪对25例煤工尘肺大阴影(39个病灶)及34例肺部肿块样病变(其中肺癌21例)患者进行常规序列检查,将二者T1WI、T2WI及SPIR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二者的MRI信号表现差异.结果:MRI显示39个尘肺大阴影在T2WI及SPIR表现为等、低或等低不均匀信号(38/39,37/39).MRI能清楚显示尘肺大阴影病
目的:建立大鼠硬金属肺病(HMLD)动物模型,筛选HMLD的诊断指征,探讨硬金属肺病的发病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纯钴组、纯碳化钨组、二氧化硅组和硬质合金(HM)组.各组用肺部气管雾化滴注给药套装给药10mg受试物.8周后进行肺部CT扫描及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取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KL-6、TGF-β1以及TGF-β2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染毒8周HM
目的:将不同时间的矽肺模型大鼠PET-CT影像与病理切片比照,确定小动物PET-CT动态观察活体大鼠矽肺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气管内注射二氧化硅悬液的方法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8周每周分别随机抽取3只模型鼠和对照鼠进行PET-CT扫描,扫描后处死取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对比观察PET-CT图像和同一时间点的病理切片.结果:大鼠造模后1~3周,PET-CT显
目的:探讨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机制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3年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13例,对其临床资料、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13例患者均表现反应迟钝、精神行为异常,计算力、记忆力下降12例;构音障碍3例;脑水肿4例;脑电图异常11例.13例患者头颅CT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弥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一起由甲醛(Formaldehyde)引起的中毒事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调查中毒者临床表现及其接触的生产性毒物,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中毒原因.结果:本次中毒是由甲醛引起的.结论:应加强甲醛使用的监管以防止新的职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