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A评价心肌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j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探讨心肌桥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心肌缺血及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飞利浦BrillianceiCT对75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其中男524例,女228例.年龄18~92岁,平均年龄55岁,所有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不适来就诊,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扫描,技术参数采用准直128X0.625,矩阵512X512,球管旋转0.30秒/圈,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0~1000mAs,扫描层厚0.8mm,重建视野250mm,重建时相为R-R间期45%~80%,利用心脏分析软件对右冠、左冠及其分支进行MPR、MIP、CPR、VR重建,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形态以及综合评判心肌桥的类型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结果 752例患者中共检出264例312处MB-MCA,本组心肌桥发生率为35.1%,前降支检出192例心肌桥,发生率最高,占72.7%,左旋支及右冠脉各检出2例心肌桥,发生率最低,仅占0.75%.312处MB-MCA中浅表型235处,占75.3%,深埋型77处,占24.7%,发现粥样硬化斑块265处,其中位于桥前段224处,占84.5%,桥后段39处,占14.7%,肌桥段2处,占0.75%,选取前降支心肌桥组及无心肌桥组进行组间比较,192例前降支共发现心肌桥226处,包括浅表型或深埋型,其中有硬化斑块218处,分布在桥前段,无硬化斑块8处,主要分布在桥后锻.心肌桥组较无心肌桥组易引起冠状动脉狭窄,而深埋型心肌桥较浅表型更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肌桥的存在可引起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血流紊乱并形成涡流,长期涡流冲击造成近端血管内膜受损,较易出现脂质沉积和粥样斑块形成.因此,血流紊乱和切应力降低是导致心肌桥近段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并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创伤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 MOT)是一种由于直接创伤或反复的低能量创伤造成在骨骼肌部位形成异位骨化的良性病变。目前尚未见MOT的家系报道,也未证实该病具有遗传特征。我们在世界上首先报道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累及多部位的中国家系,表明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可能存在遗传特性。方法:对该家族的成员进行检查,筛选出患有MOT的成员,并绘制家系图。再对这些患者
目的:总结持续洗净疗法在骨和关节感染症临床应用.方法:1980年~2015年35年间,共应用持续洗净疗法治疗各种类型的骨和关节感染症3500例,其中包括各类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感染性骨不连,化脓性脊柱炎,褥疮,糖尿病足,人工关节术后感染,骨关节结核,等.通过病灶清除、持续洗净,炎症控制率95%,二次再洗净3%,三次再洗净1%.1%洗净无效的病例都是合并皮肤鳞状上皮癌和诊断失误,非骨关节感染病例,
目的 建立正常骨盆和Tile B1型骨盆损伤分别使用5种内固定方式固定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各模型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应用Mimics软件对1名正常志愿者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然后在Unigraphics软件中添加骨盆附属结构、建立内植物三维模型、并分别与骨盆模型进行组配,最后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划分网格、设置材料属性、约束边界,加载垂直载荷后进行有
目的:跟腱是人体最长和最强大的肌腱,协助跳跃、奔跑和负重等运动,足跟肌腱断裂是临床常见的足外伤,多为运动致伤。患者受伤时常听到响声,随即足踝运动丧失,不能提踵或行走,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目前跟腱断裂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术后也存在较多并发症,其中,以跟腱再断裂和术后伤口感染、不愈合最为常见。本文针对跟腱断裂术后患者系统、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
[目的 ]:分析外侧壁危险型、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防旋型股骨髓内钉(PFNA)治疗术中复位,内固定可能出现问题,术后临床效果和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防旋型股骨髓内钉(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型、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52例病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33例,年龄30-91岁,平均70.6岁.对于外侧壁危险型、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部分病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的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导航下微创内固定方法治疗47例骨盆及髋部骨折,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20岁-77岁,平均40.4岁.其中骨盆骨折36例,根据Tile分型:其中Tile C型10例,Tile B型4例,其中8例合并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6例,均为Garden Ⅲ型.转子间骨折5例.结果:采用导航下微创内固定方法治疗47例骨盆及
女,53岁因左髋部持续性隐痛2年入院,平素无发热畏寒,无低热盗汗,无关节活动受限,无下肢麻木.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接触病史.体格检查:四肢肌力正常,左髋部皮下组织隆起,质软,四肢病理征阴性.患者入院后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9×10^9/L↓、红细胞计数2.74×10^12/L↓、血红蛋白75g/L↓、血小板计数130×10^9/L、中性粒细胞绝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119例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发现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探讨心理护理对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119例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发现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高分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37例同济医院收治的
Objective: To assessthediagnosticvalueof3.0T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and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for diffuseaxonalinjury(DAI)andtheircorrelationwithevaluationofi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