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史配名城——高句丽古城寻踪

来源 :2004年亚洲民族建筑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v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文物古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高句丽历史沿革和文化成就的基础上,探索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思路.
其他文献
我国近代染整业约始于1913年民族资本家在上海创办的机器丝光厂,生产染色纱线供织造线呢,逐步又建立了棉布印染厂,但由于当时工业基础薄弱,不仅染化料依靠外国,机器、工艺技术也要依靠外国,同时,还受外商和官僚资本的排挤,发展缓慢,仅集中在沿海几个城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品种单调,连数量也满足不了人民衣着的需求,广大农村基本上依靠土织土染布匹来补充,高档纺织品生产不了。本文对我国染整业的技术发展进行了
本研究旨在基于地域文化和都市景观的平衡来探讨城市开发的战略,并通过叠印和程序变换的方法,研究应如何诠释城市和建筑,地点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对建筑而言,在地域主义立场上,如何介入已存在的城市组织结构,以实现一个和谐的后现代主义的城市景观.
本文以勤民楼做为复原与保护利用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勤民楼的背景与现状,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并对几个误解予以澄清.
长春清真寺的整体布局和建筑艺术与中国内地伊斯兰建筑一脉相承,同时又有着中国北方地区吉林民居的特点.通过对它的建筑文化的探究、解读,力求能对宗教建筑保护和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有所帮助.
本文对欧洲最现代化的太阳能住宅工程——德国弗莱堡的太阳能城的建筑特点、建筑采暖、建筑用色、建筑设备、建筑节能及未来规划、获奖情况等,作了介绍.并提出在对"太阳"这个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我国与德国相比有着更大的潜能.因为在德国阴天的时候比我国多的多,即使这样他们还利用太阳能做了很多的节能工作.而太阳对我国有着格外的恩惠,如果我们将这方面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话将会节约更多的能源。
广东从化广裕祠修复工程获得了2003年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大奖.本文从广裕祠的历史、美学价值以及修复广裕祠的工程背景论述了这项工程为何能获得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大奖.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或民族特征的形式存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抵抗文化殖民主义的重要价值;作为一种民族集体记忆的形式或符号存在传统建筑文化,则是中国人情感认同与归属的重要依托之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才能在深层次上把握与创新传统.
本文通过对西藏传统民居、宫殿、寺庙建筑色彩的应用所进行的研究,使西藏从远古的"卡若文化"开始,经过几千年来的演变、继承与发展而形成的"世界屋脊"建筑,依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宗教信仰、民族习俗而产生的造型和色彩,有很浓烈的高原特色.它以自然为背景,与蓝天、白云雪山的壮丽景色相铺相成,浑然一体,气势辉宏,显出了藏文化特有的光辉.
本文从传统街道建筑保护、人性化生活城市尺度与城市社区精神回归等三方面,从城市的起源上积极探讨了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今天,如何重新发现城市的精神,增强自豪的城市价值观和城市居民个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拯救当前失落和贫乏的城市文化和提高城市独特识别性的关键,是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已经存在和面临的城市问题。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爆炸性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入地思
广裕祠为南宋宰相陆秀夫的陆氏宗族宗祠,历经500多年的沧桑基本保存完好,揉合了南北建筑风格和中原文化的韵味.祠堂内保留了五处年代确凿的维修记录和文革时期标语,具有历史、建筑、文化和艺术价值,从中捕捉到中国从宋代到共和国绵延的历史进程.本文以广裕祠修复为实例,以第二进落架大修和墙体补砖洞加固、屋面揭瓦重铺、地面红砂岩灰土、厢廊复原等为重点研究相关的工艺技术及施工方法。在修复工程中有意识地坚持《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