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激光治疗鼻中隔血管瘤疗效的比较观察

来源 :长三角地区科技论坛激光分论坛暨上海市激光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比较CO2和Nd:YAG激光治疗鼻利特尔区血管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0例鼻利特尔区血管瘤患者分别采用CO2激光和Nd:YAG激光进行凝固治疗。观察二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不同大小的两组血管瘤的疗效差别。结果:CO2激光和Nd:YAG激光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83.7%;治疗鼻利特尔区小血管瘤的有效率分别为94.1%,72%;较大血管瘤的有效率分别为64.7%,88.1%。结论:激光治疗鼻利特尔区小血管瘤的疗效,CO2激光优于Nd:YAG激光;而较大血管瘤反之。故临床应根据具体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激光治疗。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的CO2脱氢技术是由常温精脱硫+TH-2或TH-3脱氢催化剂+HC-2微量硫分析仪组成,该技术可将尿素系统CO2原料气中H2含量脱至≤50ppm,彻底消除因尿素尾气中H2与O2积累后发生的爆炸事故。该技术彻底消除因尿素尾气中Hz与Oz积累后发生的爆炸事故;消除了硫化物对生产系统的设备腐蚀,实现尿素生产安全、清洁、环境友好的目标。从安全、节能、环境保护等综合考虑,尿素CO2原料气脱氢技术应大
随着国家测土施肥等农业技术的大力推广,大颗粒尿素以其良好的缓释性能和可与其他磷钾肥任意比配的特性己逐步为广大农户所喜爱,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介绍了一种生产大颗粒尿素的双转鼓流化工艺(DDG)。通过对该技术基本工艺过程的简单描述,并对其适用性、节能效益、技术特性及经济性指标的介绍,结合工厂实例,阐述了其推广应用情况及推广前景预测。
尿素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工艺冷凝液中,氨的浓度达6~8%,尿素浓度约为1.1%。尿素水解解吸技术即为在较高温度和一定停留时间下,使尿素水解成为NH3和C02,然后在解析塔加以回收,使解吸排放废液中尿素和氨含量均降至5ppm以下。本尿素工艺冷凝液水解装置既适用于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的各大、中、小型尿素生产装置,也可用于采用气提法工艺的尿素生产装置,同时可对合成氨工段所产生的废氨水进行处理。配套建设水解装置
在造粒塔顶设置一套特殊设计的尿素粉尘回收装置,洗涤回收造粒塔顶排气中的尿素粉尘,使造粒塔尾气中的粉尘≤10mg/Nm3和氨含量≤5mg/Nm3。该技术适用于采用塔式造粒的各种尿素生产工艺装置的造粒工序,环境绩效、技术特性及经济性指标均较优易,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本文介绍了C306、C307型中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主要用于催化C0、CO2和H2合成甲醇的反应,适用于以煤、油、天然气、油田气、焦炉气等为原料的中低压合成甲醇装置。C306、C307型合成甲醇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使用业绩,目前己有近60个厂家在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含氨污水是化肥企业排水中主要污染因子,NH3-N是一个世界性处理难题。A/SBR短程硝化工艺选用最新型短程反应,反应少,时间短,投资费及处理费用比一般工艺省30%。可用于化肥厂、焦化污水企业、合成制药企业、稀土企业、有机胺企业等多种工业排污水中含氨及有机胺的处理。
废氨水蒸馏为液氨及综合利用技术是依据精馏的原理,结合新型垂直筛板塔开发成功的。蒸氨装置应用范围广泛。装置适用于有含氨废气、过剩氨水等需回收其中的氨的各类企业。装置的占地面积很小,地面设备仅设置蒸氨塔、再沸器、进料泵、回流泵其他设备均可设置在框架上。产品液氨可直接送往罐区或使用工段,产品储运方便。
目的:研究超支化聚醚酯-二氢卟酚e6纳米光敏剂[HPEE-ce6]的构建过程与表征;及其对人类口腔舌癌CAL-27细胞(Human oral tongue cancer CAL-27cells)的体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杀伤作用。方法:合成超支化聚醚酯[hyperbranched poly(ether-ester),HPEE];通过一步合成法构建HPEE-
目的:研究超支化聚醚酯-二氢卟酚e6纳米光敏剂[HPEE-ce6]对人类口腔舌癌CAL-27细胞(Human oral tongue cancer CAL-27 cells)的体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杀伤作用。方法:合成HPEE-ce6;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摄作用;以游离二氢卟酚e6(Chlorin e6,ce6)为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HPEE
光老化是UV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慢性损伤,本文通过建立豚鼠光老化模型,对其进行5-氨基酮戊酸(ALA)联合强脉冲光(IPL)的光动力疗法(PDT),来探讨光动力学疗法对豚鼠光老化模型的影响,并摸索合适的ALA治疗浓度。结论指出,选择合适的ALA治疗浓度非常关键,豚鼠的动物实验提示10%ALA可能为较合适的浓度,表现为减少了真皮浅层的嗜碱性物质的堆积,刺檄Ⅰ、Ⅲ型胶原纤维和长弹力纤维的增生。在微观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