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物动力冠层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建筑物动力冠层方案,并将该方案引入到城市边界层精细模式中,通过城市地区水平风速的模拟结果与自动气象站实测资料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实测相当吻合,建筑物动力冠层方案的建立并引入能够更好地实施对城市地区的水平风速分布的数值模拟。分别采用建筑物拖曳法与建筑物动力冠层方案对一个实际小规模城市进行模拟试验。分析表明引入建筑物动力冠层方案可以模拟出小规模城市地区水平风速偏低的现象;还可以模拟出城市地区建筑物动力作用对湍流活动的影响;对湍流动能模拟结果表明比较符合实际分布情形。
其他文献
分析了文献中墨西哥帽(Mexican hat)小波变换的影响域和高频失真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平移点b处、小波尺度为a的墨西哥帽小波函数的有效定义域[b-2.12a,b+2.12a]。以墨西哥帽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的真正影响域是2.12a。小波尺度a的最大值应为N/4.24(N为时间序列长度)。提出了充分利用小波函数速降性质和立方样条插值的小波系数新计算方案,消除了文献[7]计算方案会产生虚假
采用珠江流域1954-2003年51站的月降水资料,利用主分量、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功率谱方法,研究珠江流域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在700—2400 mm之间,降水及标准差分布大致都是从东向西减小。珠江流域年降水存在5种主要分布型态:全区涝(旱)型、南涝(旱)北旱(涝)型、东涝(旱)西旱(涝)型、东西涝(旱)中部旱(涝)型、东西向旱涝呈带状分布,其中全区性涝(早)
陆-气相互作用在全球能量、水和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陆地生态系统对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化石燃料燃烧、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等人类活动。给未来气候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糟气候与环境问题的突出,地球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水汽和能量交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涡动相关方法成为研究的重要手段。此方法看似简单,然而只有进行必要的校正和质量控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数据,特别是对于非均匀下垫面质量保证,控制
利用全国421个气象站1954-2003年50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历年逐月多雨站数占总站数的百分比,结果表明:50年的多雨站数占的百分比平均为40%。多雨站数占的百分比的变化与东亚大陆强震有很好的相关。多雨站数的百分比特小的“特干月”有96%出现在≥ 6.5级开端强震前的0—12个月;震后的“强震活跃期”比“地震平静期”的多雨站数的百分比平均要多出1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多雨站数的百分比大于40%
大气和海洋在季节气候预测中的重要性广为人知,通常认为海洋的长时间记忆能帮助提高季节气候预测的技巧(Saha et al.2006),因此用大气-海洋的耦合模式来做季节气候预测是必需的。由于模式误差不可避免,我国学者针对减小模式误差提出和发展了相似动力方法(Huang et al.,1993;鲍名等,2004;任宏利等,2005;2006;),该方法用历史资料的相似信息来估计模式误差并进行误差订正,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T63L16业务模式21年(1982 ^2002)的回报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通过考察逐日预报可预报性空间尺度分布特征多年的季节平均,分析了模式对不同空间尺度分量的预报效果,研究了模式逐日预报对不同分量的预报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于中期范围逐日预报的可预报空间分量,希望以此为依据对数值模式的预报策略和预报效果进行改进。
利用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140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 a的伏期(7~8月)总降水、蒸发资料计算干旱指数,用REOF方法对伏期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选取了5个特别干旱和湿润的年份,分析了500hPa高度、700hPa湿度、SST和OLR的距平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具有一致性,西北地区东部区、青海西北部及甘肃河西区、南疆区和北疆区是西
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气候模式本身不可避免的误差长时间积分气候模式可能产生严重的误差累积,在这种条件下为模拟外强迫改变的气候效应所进行的气候敏感性试验可能严重失真。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如果可以将已经出现过的天气气候状况作为外强迫改变前的实际状况,则可以利用动力张弛技术同化观测资料米约束外强迫改变前的模拟,减小对气候现状模拟的误差。而在积分外强迫改变后的模式时,将模拟结果分为背景场和扰动场两部分,背
根据“升多降少”月降水预报规则,从2006年7月-2007年6月降水预报质量评分的结果分析,平均得分与历史拟合率(65分)相差无几。应用“地气动力学” 预报方法,统计后发现波长变化于6~20个经距之间,其众数波长为11~13个经度,可取地幔波的平均波长为10001km,并说明2006年11月和2007年1月在北海道东北(154°E)各发生的8.0和7.9级强震与地幔波移速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地温距平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强降水和洪涝灾害事件资料的整理,对其强降水事件、洪涝灾害变化特征以及二者间地联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天水地区强降水事件和洪涝灾害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现有资料统计表明天水地区没出现过整个区域性洪涝灾害.以局地洪涝灾害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土地蓄水性能很差一般性的强降水就可能会产生洪涝灾害。随着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