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未病”思想论中医药膳养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四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膳的产生与成长,不仅是中医药学和中国烹饪营养学相结合的产物,而且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饮食文化的卓越贡献。未病养生,已病早治,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是治未病的主要内涵,而中医药膳贯穿“治未病”整个过程。中医药膳渊源流传,古源今用;健则益寿,病则御疾;三因制宜,科学施膳;优势特色,融汇世界。中医药膳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不断融汇到世界人民的生活之中,使世界人民从日常餐饮中得到中华药膳之预防保健,延年益寿之益。
其他文献
回医理筋疗法是回医临床治疗各种筋伤的主要方法,对“筋”伤的治疗是重点。文章梳理了“筋伤”理论及回医理筋疗法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了回医理筋疗法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回医筋伤临床诊疗水平和促进回医理筋疗法的推广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中医体质辨识资料,探讨亚健康人群体质分布规律并提出健康指导;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九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对1450位亚健康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亚健康9种单一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平和质345例、阳虚质174例、气虚质59例、瘀血质45例、阴虚质43例、气郁质35例、痰湿质34例、湿热质23例、特禀质8例;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兼夹者684例;结论: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而
目的:研究针刺干预治疗亚临床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经电生理诊断为亚临床型DPN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四周(针刺2个疗程)后,复查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对亚临床型DPN患者的NCV的改善优于观测组(P<0.01).结论:针刺干预治疗
文章探讨了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根源于元气衰减,而亚健康状态下的元气衰弱根源于阴阳失调。抓住了阴阳辨证和元气衰减两种变化,就抓住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总原则。纠正了阴阳失调,就可达到补充元气和恢复健康的目的。至此可知,中医治疗亚健康(治未病),完全可按着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
目的:中医健康理念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健康存在的实际需求,在传统健康教育程基础上建议增设中医健康理念教育,促进大学生主动掌握中医养生的理论与方法,减少健康风险因素,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社会调查评价中医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索高校开展中医理念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意义。结果:大学生中医健康理念教育为今后深化高等院校营养与健康教育公共课程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在预防治疗疾病方面的特色优势日益凸显,“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日益普及,优势病种的中医防治疗效确切并能被广泛认可。在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趁势而上,与时俱进推进学科体系建设、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体制并普及中医药文化;改革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处理好政府、行业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政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独特的竞争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
国外调查显示,阈下抑郁在普通人群中占7.1%-23.1%,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会演变为抑郁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国内还没有系统的调查数据,我们对大学生阈下抑郁的初步调查显示,其发生率约35.56%.采用中医五志相胜疗法干预,疗效显著,而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在中医心理干预的基础上,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和双选择情绪Oddball实验范式,观察阈下抑郁患者和健康人群对照在五
“未病”包含有向疾病发展的趋势,通过基因检测,以“易患性”解释“未病”发病趋势的现代科学内涵,大大提高了中医“治未病”的可操作性,中医干预是基因检测的最佳后续方案,如果将中医体质学说与基因技术有机结合,为“治未病”找到明确的方向,并且进一步探索中医干预的有效措施,必将会将展现中医“治未病”的巨大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优生的认识深入,女性“孕前治未病”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理念。一是指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具体而言是:孕前检查,防患未然;孕前保养,强调摄生;孕前疾病,及早治疗;孕前调理,因人制宜。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三个方面,浅析“治未病”理论在老年人慢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只有将“治未病”融入慢病管理中,才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