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尾矿砂水分特征曲线及VG模型分析

来源 :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ji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干排铁尾矿砂水分变化特征及持水特性,使用张力计法对三种容重下的铁尾矿砂脱湿过程中的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测定,并选择尾矿周边三种容重的农田土壤作为对照,运用RETC软件对不同容重下铁尾矿砂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进行了拟合,探讨VG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均方差均小于0.09,残差平方和均小于0.005,说明VG模型可应用于铁尾矿砂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模拟,尾矿砂拟合效果优于土壤.尾矿砂持水性能表现为1.6g/cm3>1.55g/cm3>1.65g/cm3,1.65g/cm3尾矿砂主要通过增加土体内0.006-0.01mm中大当量孔径体积使透水性增强,保水性减弱.1.6g/cm3尾矿砂通过增加0.0045-0.005mm小空隙体积增强了对水分的保蓄能力.土壤持水性为:1.4g/cm3>1.35g/cm3>1.3g/cm3,高饱和导水率可加速土壤失水,降低对水分的保蓄能力.尾矿砂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态各异,从变化幅度上反映出土壤的储水量大于尾矿砂,释水速度较慢,更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
其他文献
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秸秆覆盖红壤侵蚀效益及其动力因素.模拟降雨强度2.0mm/min,坡度20°,径流小区(长1.5米,宽0.5米,深0.3米)条件下,供试土壤为赤红壤,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减沙效益达到69.3%,减流效益达到99.2%;明显提高土壤的入渗速率,渗透效益达到了32%,秸秆覆盖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2)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径流总氮、径流溶解态氮、径流颗粒态氮、径流总磷、径
植物根系通过提高土壤的粘聚力达到其加固土壤,抑制浅层滑坡的作用.土壤含水率因受降雨等气候因素影响会发生较大变化,并对根系的固定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土壤本身的抗剪强度受土壤含水率变化而变化,根系增强土壤抗剪强度的效果亦会受土壤含水率影响,而后者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降雨后,如果不针对不同的含水量下的植物固土效果进行分析,适时的评估不同情况下的根系固土效果,现有的量化模型也将很难
为探究植物篱措施对工程堆积体边坡的减流减沙效益及其对侵蚀泥沙颗粒分形维数的影响,以堆积体未防护边坡为对照,以不同放水流量,对不同坡度堆积体植物篱防护边坡进行了放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植物篱边坡初始产流时间滞后100~500s,其产流率、产沙率整体均较小,产流率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间歇性波动上升;植物篱减流效益在4%~60%之间,减沙效益范围在15%~50%之间,减流减沙效益均随坡度和放水
为探讨PAM(聚丙烯酰胺)和草类根系对荒坡紫色土物理性质与抗剪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荒坡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了单施PAM、单植草类和“草类+PAM”等试验处理,采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和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分别测定根系指标和土壤/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结合土壤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分析了各处理中PAM、草类根系、土壤物理性质及抗剪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上述处理均
为了解坡面稳定程度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效应,以干热河谷区典型失稳性坡面不同部位(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失稳性坡面不同部位的土壤容重、pH及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分析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坡面稳定程度下降呈递减趋势
以5°、10°、20°的紫色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均进行5次、10次和15次强度的模拟耕作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60L/min的流量进行三轮放水冲刷试验,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监测试验前后紫色土坡耕地小区的地形变化,通过生成高精度DEM数据计算土壤流失体积,进而推算不同坡度条件下的紫色土坡耕地耕作侵蚀侵蚀速率和水力侵蚀侵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准确监测地形变化,通过计算土
为探讨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的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以蒋家沟流域沟谷南坡、北坡坡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植被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数量组成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坡位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地上地下生物量,并将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发现植物49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各坡位物种组成、重要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到演替初期先锋性草本植物的影响;扭黄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历史起源、工程建设、和使用运行三个部分,并相应的分析和总结了该工程在不同过程演变中取得的进展、存在的不足和与之相对应的修复措施,简要介绍了当今国内外相关淤地坝工程的研究历史.最后总结了淤地坝工程对区域性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机理和对水沙调控的意义等有关问题,进而对淤地坝工程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在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也指出了加强对淤地坝建设及运行过程的快速监测、检测
Vegetation in estuaries,coastal and river areas is often submerged.The study of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ambient flow environment is cruc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flow structure and how this co
会议
雨滴的粒径与速度是计算降雨动能、模拟降雨试验及土壤冲蚀估算的重要参数依据.因此本研究藉由雷射雨滴谱仪(LPM)观测2014~2015年屏东台风、梅雨、对流雨等不同降雨型态之雨滴粒径及速度,分析雨滴粒径与速度的特性,并计算降雨动能,期间观测之雨滴粒径在8.5mm以内,雨滴速度在11m/s以下;各降雨强度的平均体积中值粒径(Medium volumedrop diameter,D50)介於1.0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