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气则后重自除”论肛肠科“后重”证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发掘古文献,引证和解析古文献中关于"后重证"的记载,从理、法、方、药四个角度总结"后重证"在临床上的理论基础和"调气则后重自除"在"后重证"中的具体实践方法.旨在全面揭示"后重证"的病机关键、临床表现、虚瘀互结的证候学特点、调气活血为基础的治疗原则和基于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后重证"的合理性.进一步启发中医临床医师溯本归元,注重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治疗学"防治结合"的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DOR、β-arrestin1、Bcl-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造模组5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法造模.造模过程中死亡3只.随机抽取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各9只.药物灌胃2周后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组织中DOR、β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BG)、模型组(MG)、柳氮磺吡啶组(SG)、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HG)、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L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粘膜C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免疫耐受的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及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特别对UC活动期患者通过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上热中虚下寒为活动期UC的病机特点,采用仲景温经汤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寒热错杂型患者,疗效显著.中药组服用仲景温经汤加减治疗,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范畴,好发于青壮年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血便、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中-重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但是激素依赖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前中西
马贵同(1938-2014),曾师承全国著名老中医、中医脾胃病学家、原上海中医学院院长黄文东教授,并深受其学术思想影响.主要从事中医胃肠病的临床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马教授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经验,调理脾胃的重要性,升提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慢性泄泻治疗中通与塞的关系。
目的: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电脑填写的方式,阐明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发病与中医病因、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脾胃科门诊、病房及体检中心确诊为FC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42例设置为FC组,同时按年龄、性别1∶1(年龄相差3年以内当做年龄年龄基本相同,下同)的条件入组1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人群的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中医
研究发现,炎症尤其是非可控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如何有效的控制炎症对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前期课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下完成健脾清热活血方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ulcerative colitis associated cancer,UCAC)在体研究,初步证实健脾清热活血方可延缓UCA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与匹维溴铵在提高结肠镜患者耐受性中的效果.方法:在聚乙二醇电解质液肠道准备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50mg,一日三次,术前1d及当天服用.研究组术前半小时应用加味芍药甘草汤(白芍30g、甘草10g、枳实10g)药液150ml,膝胸卧位保留灌肠.结果:研究组腹痛满意率85%(51/60),对照组70%(42/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肿瘤标记物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结直肠癌患者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9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体类型、周围神经侵犯、术前CA153表达水平、术前CD4%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
目的:研究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电凝综合症(PPCS)的临床特征,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收治的17例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后发生电凝综合症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息肉切除方式、粘膜下注射、大小、位置、形状、组织病理学损伤等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PPCS发生率0.26%.所有的患者都出现C反应蛋白增高,14例白细胞升高.腹痛15例,发热12例.11例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