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以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抗癌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有报道称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比肺叶切除有更高的死亡率和局部复发率,认为肺叶切除是此类患者的合适选择.高龄肺癌患者常伴有肺功能低下,肺叶切除是Ⅰ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好选择吗?本研究旨在探讨Ⅰ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化术式. 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不同肺功能下,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与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组合之间,围手术期引流时间、引流量等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共184例患者入选,平均年龄72岁,第一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小于1.5L(甲组)的患者有64例,大于1.5L的患者(乙组)有120例.合并有基础病患者6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55例,手术死亡0例.统计结果显示,FEV1<1.5L患者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T3)明显长于FEV1>1.5L的患者,呼吸相关性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呼衰等)发生率有甲组高于乙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21.9%vs8.3%,P=0.009).肺段切除术后复发率比肺叶切除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远期生存率方面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无统计学差异.肺段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和肺段切除加选择淋巴结清扫术后3、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77.8%vs51.7%,P=0.042;55.6%vs27.6%,P=0.034). 结论:肺段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可作为Ⅰ期高龄NSCLC的标准术式.
其他文献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肺癌在组织学上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小细胞肺癌侵袭性强,病死率高.目前针对小细胞肺癌标志物的研究较多,但能对其进行特异性早期诊断的标志物较少.本文就国内外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由于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比较低,所以选出联合检测肺癌的首选血清标志物组合是很必要的,能够在特异性下降不大的情况下,有效地
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工具,这些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都带来巨大的帮助.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的多种血清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肿瘤标志物和组织学类型
目的:研究MUC4及IGF2对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2年至2006年间,随访资料完整的96例N2期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UC4、IGF2在N2期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UC4及IGF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中,MUC4高表达率48
目的: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中的作用及初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及其耐药株A549/DDP中miR-21的表达;使用lipofectamine2000将miR-21 mimic转染至A549细胞株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顺铂孵育后,在不同的时间点使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Annexin-FTTC检
背景及目的:云南省宣威地区是世界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早期发现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目前的诊断技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对临床样本的分子分析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诊断途径.本研究将初步探索与肿瘤发生相关的miRNA是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云南省宣威地区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小分子标志物.方法:(1)应用miRNA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检测37例宣威地区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32例非宣威地区非吸烟女性肺癌患
背景与目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到目前为止仅有极少的研究报道了其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继往研究显示BITC和PEITC可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本项研究将探讨其诱导人高转移肺癌L998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和MAPK的激活,cyclin B1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由Western bl
文章介绍了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指出个体化外科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建议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协作:(1)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2)应用药物基因组学指导选择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受益者:(3)局部晚期肺癌微转移的“个体化”分子预测和分子诊断,选择手术适应症和手术受益者;(4)局部晚期NSCLC预后的“个体化”分子预测;(5)基于分子标志物
目的:1.研究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不同淋巴结清除方式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2.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方式及其应用指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5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Ⅰ期且符合肺癌完全性切除病例379例,其中符合系统性巴结清扫组(以下简称系统清扫组)者148例,符合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以下简称特异清扫组)者150例,术后病理均为Ⅰ期(T1a~2aN0M0).统计手术相关病史资料及5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的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本中心共施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64例,其中肿瘤最大径大于5cm病例114例,在这114例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3.6±10.5岁(29~81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V组)和开胸手术组(T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伴远处孤立转移灶患者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2月~2008年3月间42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伴孤立转移灶,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病灶,术后采用综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的T分期,术后淋巴结病理N分期,转移灶直径长轴,不同转移部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7.1个月,一年生存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