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服务平台建设

来源 :第六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迁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服务平台,以宿迁市历史地面资料数据库为基础,面向全市所有部门和所属县局业务和服务。系统开发采用服务器/客户机技术,服务器端采用基于Windows 2000 Server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远程数据库,客户机端为基于各级局域网和市县宽带网的各类Windows平台计算机。系统由数据库、数据管理、资料应用等主要模块组成,重点是数据库的设计、资料入库和资料查询。为便于查阅多种资料,界面设计为多文档界面(MDI)。资料应用部分是宿迁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服务平台直接面向用户的人机交互操作部分,也是系统功能的主要实现部分,由资料查询、图形处理和气候分析评价三个子模块组成。平台能根据资料查询结果进行统计,输出历史极值、极值出现日期,并将查询和统计结果绘图。根据不同资料的特点,资料输出包括屏幕显示、复制、导出、打印等功能,对于表格类型的资料还可以通过Excel实现输出和打印。资料查询和统计是资料应用的主体部分。资料应用平台由delphi 7.0 编写,采用MDI窗体设计,在一个母窗体下可以打开多个子窗体,便于用户同时进行多个查询,并能保存查询结果。平台采用ADO技术连接后台数据库,通过一个系统设置界面可以设置数据库名、用户名、口令等信息,查询和统计结果以DBGrid和DBChart等形式返回,还可以调用Excel.Application以延伸平台的输出、统计和打印功能。
其他文献
利用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雷达探测结果,详细分析了影响合肥地区的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中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沙尘天气影响合肥时,无论地面是否观测到沙尘天气记录,激光雷达探测结果都表现为气溶胶粒子浓度增加或者后向散射系数增大;沙尘天气爆发的初始阶段其强度最强,对应的地面风速最大,随着沙尘天气区的东移南下,强度逐渐减弱、地面风速也明显减小;高空(槽后)西北风对沙尘粒子起到长距离输送的作用。另
介绍了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低对流层大气CO2分布的ARL-1 Raman激光雷达系统,采用Nd:YAG激光器的三倍频354.7nm作为工作波长,利用光电倍增管和光子计数卡双通道采集大气中氮气和二氧化碳的Raman后向散射信号。结合EC9820型 CO2分析仪对Raman激光雷达系统初步进行了系统标定,反演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混合比分布,给出了合肥西郊
为了解石台县气象站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差异,本文根据2010年的对比观测, 简要分析各个气象要素的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江阴市气象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立,扩大了短时效灾害性天气的信息覆盖面,使普通社会公众能够在3~5分钟内获得气象预警信息,从而及时做好防护工作,赢得了应对气象灾害的时间,解决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本文通过广泛调研和较长时间的实际应用和维护,采用调查研究法、归纳法和总结法等进行应用性研究,开发相关软件,以使该系统相关功能逐步完善,信息发布操作方便,发布产品丰富多彩,故障维护简
自动观测站(以下简称自动站)在防灾减灾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作用,如何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自动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介绍自动站常见的错情及解决方法。
加密自动站在近几年发展迅猛。在我市市区范围内也布设了二十几个加密站,覆盖了全市城镇,使监测网络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加密了监测尺度,也是对本站资料的一个补充,使测报资料更好的为预报等服务。资料的采集采用自动采集存储发送至市局,市局监控数据发送的完整性。但由于加密自动站大多是无人值守的自动站,有时有人为原因,有环境原因,有仪器原因等导致加密自动站的资料会有失真的想象。这就需要预审员每月对加密站资
现代天气雷达大都采用了机内标定技术,显著改善了探测资料的准确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机内标定中定标检查和调校的含义;结合了定标检查和调校的原理,针对各种型号天气雷达的不同实施方案做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机内标定技术中的定标检查和调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探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其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机外设备的定标检查和调校。
我国高速公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交通工程领域涉及的高新技术较多,但对防雷保护的设计考虑不足或不完善,致使不少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尤其是监控设备被雷电击坏,造成很大的前所未有的国家财产损失,并对交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本文以监控系统为例,探讨了有关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防雷保护措施。
雷击风险评估参数的取值决定了评估结果的精确性。本文依据GB/T 21714.2对雷击风险评估参数进行了优化和探讨:(1)利用闪电定位仪监测资料,提出雷击大地密度(Ng)的计算方法;(2)根据国标中的相关数据,研究提出雷击建筑物附近引起内部系统故障概率(Pms)的既快又准的计算方法;(3)研究提出多线路系统损失分量(Lo)的细化方法。通过这些参数的优化,达到优化风险值的目的。
本文描述现代电信(TC)系统中过电压防护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还提出了一个电信系统(例如电信中心、多种服务和宽带的节点和群组专用移动通信体系的基站)的主要部件处过电压防护的基本概念。电信系统的每个部件都是特定的,业主应给予重视。过电压防护的设计和使用的防护装置,必须同通信介质和终端设备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