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盆地气象环境对悬浮微粒浓度分布之影响——案例分析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中盆地悬浮微粒(PM10)高污染季节主要发生于秋末至春初,夏季的污染则低.本研究以1999年夏季之太平洋高压天气系统与冬季之西伯利亚冷高压系统下进行之专案采样为案例,分析气象与污染源对硝酸盐与硫酸盐浓度分布的影响.采样期间在中部地区施放繁留探空仪量测大气状态,悬浮微粒则以双粒径分道采样器(Dichot)进行采样.夏季案例中,太平洋高压天气型因西南风盛行伴随明显海陆风环流,混合层发展较高,大气条件利于污染扩散,PM10浓度普遍较低;冬季案例是在高压回流天气型态下采样,混合层发展不高,降低了大气稀释能力,加上盆地地形之影响,气流将污染累积于盆地南面,应是高污染出现的原因之一.根据微粒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时沿海地区梧棲测站PM2.5中硝酸盐浓度高于内陆地区南投测站硝酸盐浓度,然而冬季采样期间,由于盛行北风风系,故气流经过台中都会区及高速公路所携带这NO<,X>对南投地区硝酸盐的浓度造成影响,导致南投测站PM2.5中硝酸盐浓度高于梧棲测站硝酸盐之浓度.梧棲及南投测站冬季采样期间硫酸盐微粒浓度高于夏季,冬季除台中电厂外,北面的通宵电厂对中部地区硫酸盐微粒之贡献亦不可忽略.
其他文献
用GIS技术结合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吉林松花湖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及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量进行定量描述,可清晰地显示营养物质流失的重污染区,作出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图,分析
本文统计1950年至2000年实际观测资料,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年蒸发量等
生物柴油及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其污染排放极低,且传统柴油引擎系统不须任何改装即可适用,因此本研究拟发展一套将废油炸油转酯化处理之本土化生物柴油制造程式,其产率可达85℅.
本研究以含氯苯/对邻硝氯苯农药废水为对象,采用混凝沉淀、芬顿试剂氧化两种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农药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混凝处理可去除46.2℅的C
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简称CEMS)在固定污染源的空气污染管制工作上,具有即时、连续监测的功能,但在实务上,CEMS的耗费基为庞大,而且
北回归线以南广东省境内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组分呈现出冬季高于夏季,冬季白天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高于夜晚,而夏季则与之相反的现象.对以上的现象的解释认为北回归线以南
台湾地区水污染问题日渐突显,民众对饮用水水源之水质信心不足,造成使用净水设备期提高饮用水品质之现象日渐增加.在市场需求环境下,业者争相引入或开发各种净水设备.由于净
采用多时相Landsat TM 数据对浙江省杭州市从1991~1999年间的土地覆盖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鉴于以往动态监测方法存在一些缺陷,本次研究中使用了对组合图像进行交互式
本实验以臭氧为基础之高级氧化程式处理掩埋龄3~5年之渗出水及经生物处理后之排放水.在渗出水前氧化处理方面,以560mg/L剂量之臭氧搭配使用HO、UV、HO/UV对原垃圾渗出水进行处
采用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Pullulan)和聚合氯化铝复合絮凝方法,对我国南方城市低浓度城市污水进行了强化一级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复配比和最佳絮凝动力学条件下,复合